栏目列表
施瀚栋2024年4月总结和反思
发布时间:2024-04-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一、教学总结及反思

本月进行了期中考试,针对期中考试的得失我总结如下:

1.基础知识巩固相对比较到位,班级均分在校内排名靠前,但对于极低分学生未能做到有效的补差。

2.拔尖工作初见成效,能力类题目有不少学生可以得分,最为灵活的最后一道计算题也有学生可以只扣一分。接下来应该发动更多有潜力的学生参与到拔尖中去。

3.期中复习时间比较仓促,前半学期教学进度进行速度较慢,但也并非没有好处,密度计算部分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对于后半学期浮力压强相关计算会有所帮助

二、线上讲座感悟与总结

蒋老师从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现状、研究成文的路径与方向、如何撰写教育研究论文、教育研究论文写作案例、团队合作研究系统成文五大点展开,详细剖析了一线教师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困难,给出了大量行之有效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和方法。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要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并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作为教师,不应只顾眼前一题一分的得失,教育教学研究离我们并不遥远,或许初期收效并不快,但对于我们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有的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并以适当的方式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带来的收获往往可以改变命运。

2.要勤写作,多投稿。无论如何,多写才能熟练,熟练才能生巧,勤写多写及时写,积累的量变足够多时,终会带来质变。不要担心自己的想法被否定,思想重构的过程虽然痛苦,但也是破茧成蝶的过程,经过痛苦终会迎来飞越。

3.为什么要教物理?这是对我触动尤其大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物理学家,那我们为什么要教物理?归根到底还是为培养核心素养服务,所以教育研究离我们不遥远,教育研究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有清楚我们“为什么而教”,才能更好地摸索“如何来教”。

听完蒋老师的讲座,我最大的感受是“庆幸”。“庆幸”之处在于,在职业生涯刚刚起步之时就能接受到站位如此之高的理念,能从一开始就以更开阔的视野评价和规划我的职业生涯,这是务必荣幸的事。当然也庆幸能与梅老师、与工作室的各位优秀小伙伴相遇,从职业生涯伊始就高标准严要求少走弯路。

三、听课收获总结

工作室两位老师的课优点颇多,我挑其中最为突出的总结一下:

沈老师:

1.课堂环节设计流畅,问题串设计有层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2.实验探究环节中学生能深度参与猜想和实验设计等过程,充分探究了与滑动摩擦力可能有关但实际无关的几个因素,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认识。

许老师:

1.课堂把控力极强,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2.教学环节设计紧凑精炼,课堂容量很大,教学目标完成效率高。

关于可以改进的地方:

沈老师:

1.滑动摩擦力与滑动速度的关系的呈现是否可以换一种形式,课堂演示实验呈现的数据结果稍微缺乏说服力。

许老师:

1.适当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拓宽实验探究的覆盖面,提高探究的真实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