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1日,工作室第三次活动在牛塘实验学校观摩了沈丰彬老师和许佳佳老师的同课异构《摩擦力》。2024年4月19日,工作室第四次活动自学蒋炜波老师的写论文讲座《中学物理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的思考与启示》。
一、《摩擦力》公开课反思
1 教态
两节公开课的老师课教态自然,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很喜欢,沈老师独有的松弛感,许老师独有的情绪感染力,都给课赋予了独一无二的味道。
2 思考
沈老师的引入环节,改成钱晨阳老师说的让学生从家里带瓶盖,进行比赛、分析、猜想、验证,“一镜到底”效果更好。许老师的引入环节,拉课本改成施老师的方案,我用A4纸试了一下如果夹在课本中间会出现纸走了,课本未动的情况,所以,此情景该如何选纸的材质,把纸夹在课本的那个位置,水平拉动和斜向上拉动那种更好等都要考虑。
牙刷实验,是一个感知摩擦力方向的直接有效的实验,分为三步使用。第一步,牙刷向右拉动,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第二步,牙刷不动,向右拉木板,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对比两次实验,请说说看此摩擦属于那种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该如何定义?第三步,如何让刷毛的形变更明显?
3 改进教学设计
3.1 引入:冰球视频,活动一:体验指上冰壶游戏,用弹射器把瓶盖弹到30厘米的目标区。(准备: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个瓶盖到课堂上。教师准备器材:发射器(小朋友的玩具)垫本(有得分区)毛巾。)
3.2 感知摩擦力
活动二:感知摩擦力。一是用手水平拉着瓶盖,水平向右缓慢运动。二是一只手压在瓶盖上,另一只手使其水平向右缓慢运动。
3.3 观察摩擦力的方向
活动三:用刷毛感知摩擦力的方向。一是牙刷向右拉动,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二是牙刷向左拉动,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小结一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三是牙刷不动,向右拉木板,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对比一三次实验,修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4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让学生尝试测量并投影水平拉和斜拉两种情况。展示信息快递的正确测量过程,再次让学生实际操作,投影后继续探究。
3.5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学生根据活动一和活动二的经验进行猜测影响因素。本节课我们着重探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速度、接触面积四个因素。
确定物理学习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根据学案的表格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总结提炼,并点明滑动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响因素不止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两个。
3.5 反思
利用课堂习题的成果和学生表现是否达到本节课的教学意图。未达到的话,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进。
二、写论文的思考
1 明确写作目标
我们日常教学要符合时代和学情,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了解时代需要看时政民生等多方面信息,了解学情需要学相关的认知理论和调查学生相应的前概念、学习能力等。课后的思考是我们教学能力提高的一层层台阶。写作就是把有意义的思考固化,避免遗忘,形成自我特色的教育风格。
2 养成阅读和写作习惯
素材的积累,在于坚持。养成阅读的习惯,有目的的阅读,有输出的意识。养成整理的习惯,及时整理自己的想法,整理中伴随着反思、整合。
这些习惯违反了人的惰性,懒惰是好习惯最大的敌人,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的正反馈、好方法的指导、钝感力的加持,比如,阅读方法可以用番茄工作法,3-2-1法,2-2-2法等,明确钝感力的好处,从而慢慢养成合适的钝感力。
3 研究论文写作的流程固化
在教学、比赛、讲座、交流中在灵感爆发的点抓好,及时去行动。
从切入点入手,查询已有文献研究,结合自己的素材,研究相关理论,融合理论和实践,最后提升到一类事情的做法给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