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我与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玲

高敏.jpg

高敏   2024年4月15日


2006年,我有幸加入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大家庭。2006年,学校开始建设自主学习型课堂,我有幸路过课改的全过程。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自主学习型课堂建设的关键是改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呢?我们的选择是改造传统的教学流程,从“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从自主尝试开始。其内在的教学逻辑本质上是一种“学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我们把它称之为“3轮循环、5个环节、9个步骤”。

一、践行课改,催生课堂新样态。

笔者所在的化学学科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学校“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化学老师的课堂正悄然发生变化。跟大家分享我们的两方面做法。

1.数据诊断,精准教学。每一份练习,经过学生纸笔作答、教师纸笔批阅、扫描采集、最终形成网络平台档案。老师可以宏观掌握班级学生整体作答情况,精准到班。可以查看每位学生的答卷,精准到人。可以查看每题每个选项的名单,精准到题。可以改变传统统计耗时耗力的状况。大数据能让教学从模糊到清晰、从武断到诊断、从冒险到保险。真正做到提质增效。经过实践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教师认可、学生喜欢的相对固定试卷讲评课流程:自主订正-交流讨论-自主提问-大班释疑-总结提炼-变式训练。

2.重组教材,建构单元。开始阶段,小伙伴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是单元教学?”我说:“单元教学,就是换一种教法而已,是课堂改革的必然取向。可以优化当前教学一课一学单篇教学模式费时费力的现状”。

道理讲清楚,我们就开始启动了,从招募有志者组建队伍,到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合理单元,到形成部分单元的样章,我们用了3个月时间。我们将初中化学9章节内容重新组合,形成15个单元,为了便于操作实施,我们写清楚了每一单元包含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数。试行单元教学两年,我们发现,老师在整合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大的变化是学生端的变化,尤其是学优生,看待问题的全局观、整体意识较之前有所加强,思维深度、广度有所加深。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自编了一本与单元教学配套的《初中化学自主学习指导手册》。

二、砥砺前行,我与学校共发展。

1.精品课例,让我坚定走上课改路。学科组内,我和组员们一起交流探讨,勇于尝试,积累并形成多种课型精品课例。2015年,我校组织“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能力竞赛”,我按照学校课改要求,上了一节基于数据诊断的《期末试卷讲评课》,得到现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接着在大市范围开设公开课,2016年5月,本节课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直播,在线听课教师达2000人。2017年10月,我参加新技术支持下的优课评比,获全国“一等奖”。

2.项目科研,在课题研究中成长。2019年,学校参与江苏省“基于测试分析的跟进式改革”专题研究项目研究,我校研究的课题是:“基于数据诊断深化自主学习型课堂建设研究”。我作为核心成员,负责对本校近年来学科教学实施数据诊断,加强精准化、个性化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成果与经验,分析困难与问题。2022年课题研究顺利结题。2023年,本人领衔的《初中化学基于数据诊断实施单元教学的策略研究》入选常州市信息化建设示范项目。10余篇高度相关论文发表、项目组通力合作,形成一本题为《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专著(20万字)。

3.名师工作室,让成果在共研中共享。2018年,我校“自主学习型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二等奖。2019年,本人成功申报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吸纳来自省内5个城市,10余所学校,34名教师。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发展愿景聚集在一起。近两年,10位核心成员,有7位在常州市五级梯队评选中晋升一级。2位教师晋升为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逐渐被外界知晓、认可,《武进日报》、《常州晚报》相继对工作室进行专栏报道。本人也应邀参与省、市、区级讲座。

回眸过去,复盘教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反思成长过程的沟沟坎坎,惊喜的发现,我既充满了仰望星空不断追逐的勇气,又注满了脚踏实地不懈前行的动能,在追求教育的诗与远方的旅程中一路笑语、与校同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