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开设了一节《制作弹簧测力计》的校级公开课,内容主要是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入手,到制作弹簧测力计,最后是应用。在设计的过程中一直比较纠结的问题是这节课的“边界”问题。
在八年级下册P45教材中,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仅仅只是用到了”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这一定性的关系,没有任何定量分析的要求。然而在平时练习中,会需要用到定量关系来解题。比如在2023年徐州中考的最后一题(如图1所示);还比如有两根弹簧,会问“将甲、乙两弹簧制作成弹簧测力计,则量程较大的选什么弹簧?精度较高的选什么弹簧?(如图2所示)”。这也是本节课设计的初衷,想借制作的过程,来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定量关系,同时解决平时练习中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常考的题目。最后经过和同组老师的反复讨论,把这节课定义为一节学科实践的拓展课,作为校本课程来上,并且在整节课的过程中,避免出现“胡克定律”这样的字眼和公式。
通过这一节课也让我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边界”我们是否要严格遵守?还是在特定类型的题目下适当做一些思维提高?
图1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