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李铁柱2024年3月评课议课
发布时间:2024-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评刘晓雪老师工作室公开课《力与运动》

刘晓雪老师这节《力与运动》复习课很精彩。整堂课的主线明确,就是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而且教学的情境真实,围绕消防员的训练日常,学生对于这种真实情境也是兴趣浓厚。复习课并非简单的知识重复与做题,而是能够借助生活中的载体,将所学知识起到串联起来的作用,也是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刘老师本堂课也体现基于学生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在真实情境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智力的发展促进对生活情境的感知。

个人觉得可以优化的地方:

1.“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的例子”中很难在二维图表示三维空间的受力情况,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可以换成消防员用水枪灭火,对喷出的水进行研究的例子,学生理解更直观,通过作图也更容易分析与得到结论。

2.作为复习课,学生是知道合力概念的,合力概念在第一个例子中就可以给出。第一个例子中对消防员受力分析涉及到三个力,这里给出合力为0,物体保持静止,也更容易和第二个例子中的结论作对比。

3.可以将第一个和第二个例子调换一下顺序,因为第二个例子只涉及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且消防员有加速、匀速、减速、静止四种状态,一个例子足以得到物体合力为0,保持平衡状态。再分析消防员背人,有上述基础,对消防员分析便更加清晰,也可以顺势拓展相互作用力。


 

评张江老师市公开课 --《摩擦力》

张江老师的《摩擦力》一课非常精彩。一: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在上这节课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任务,先于课堂体验生活中的摩擦力,富有趣味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堂围绕投掷冰壶问题展开,从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到对问题展开研究学习,进而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一条线贯穿课堂,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三:丰富学生的多方面体验:利用刷子这一物体让学生明确观察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其中在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时也体现学生思维的进阶。四: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学生先体验后再讨论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五、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课堂的“阅读性”,课件与学生课堂照片投屏并举,学生数据的同屏比对,传感器精确测量摩擦力都增加了学生对于课堂的观感。

无疑,张江老师的课非常优秀。每个人对于课堂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基于张江老师这堂课,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1.可以适当板书,在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时,如果把初始结论先写下来,相信学生在第二次体验后,很快能根据板书内容把结论完善。

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不必完全先放手让学生体验,个人觉得这会让学生没有一个方向。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把该怎么做先写下来,再去让学生体验,此时学生的方向比较明确。后续讨论时,对比实验目的,可以轻易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

3.用传感器测量滑动摩擦力这一环节,有点进度拖拉。在学生得到结论后,其实就可以让学生依据结论解决一开始投掷冰壶的问题。此处可以这样优化:既然用传感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是拓展实验中的方法,则可以先介绍这个方法,单独让一组学生用传感器测量滑动摩擦力,剩下的学生分两大组,A组用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B组用拓展实验中拖动与木块接触木板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再同屏展示三种方式测量的结果,在结论都相同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比分析三种方式的优缺点。

4.最后投掷冰壶时,可以让一开始的那位学生体验,两次对比效果更好。如果最后将学生分成两队,学生用所学知识减小摩擦力使冰壶投掷地更远,来一场真实比赛,课堂氛围或许更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