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听了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物理学科课程基地陈静老师的课《摩擦力》。本次听课活动,我收获颇多,下面就这堂课,谈一下我的收获。
陈静老师的《摩擦力》课,设计严谨、课堂活跃、形式多样。上课从两位同学合作抽手小活动开始,学生站起来全体参与,热情高涨,引发学生对输赢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摩擦力。接着通过展示课前生活小调查,从生活走向物理,帮助同学们观察和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并且进行分类,让学生感到物理来源于生活,让摩擦力不再陌生。只是调查还远远不够,陈老师又通过活动体验滑动摩擦力,让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根据接触、滑动、阻碍、运动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自主得出滑动摩擦力的结论,同时根据活动开始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整个探究过程,循序渐进,首先让学生猜想,接着提出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实时投屏,并让学生体验展示指出不足,详细指导,为后续实验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接着根据学生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之一速度大小,提供了一个数字化摩擦力实验装置,通过多媒体展现绳子拉力的大小,在调节速度的过程中拉力持续不变,为同学们解决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对学生步步引导,强调了控制变量法的探究和结论,完成了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最后根据摩擦力的探究展开了三个延伸:抽手活动反败为胜,学以致用,拉动交叉叠放的书,感受摩擦力魅力,最后进行人与摩擦的反思,将物理应用到实践中去。
整节课陈静老师设计细节满满,让我印象深刻。1、在学生活动时,通过画出力的示意图或者展现小动画帮学生明白活动的操作,简单直接。2、课前的小调查不仅起到了预习的作用,在设计上写成当人 , 对 有摩擦力,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前面力也进行了巩固。3、课程中关键操作和要点都有专门加红标注,让学生印象深刻。4、在强调信息快递如何测滑动摩擦力时,也强调了水平放置的物体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为后续如何改变压力提供了参考。5、在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过程时,不是急着让学生进行探究,而是先让学生熟悉器材,尝试测量,进行指导,遵循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6、开发多样的实验器材,增加实验的乐趣和操作性,多种花样应用多媒体,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7、不仅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节课,我收获很多,在后续的教学中我要在细节处抓手,注重实验的引导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