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张江 2024年3月《摩擦力》公开课教学心得
发布时间:2024-03-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摩擦力对于初中孩子来说是较难理解和突破的知识内容,而这节课也是我们教师难以去设计和开展的一节课。我认为摩擦力之所以难以开展教学主要来源于两方面,这是我设计和开展中遇到和较为困难去解决的两个方面。

1、摩擦力种类有两大类,知识繁复,如何选材较为困难。

大多数教师开展摩擦力教学选取的是面面俱到,一节课的容量巨大且难以深入。通常来说新课引入环节多数老师采取的是以静摩擦力现象进行引入,例如书本拔河,筷子提米等。这些现象非常能够调动学生胃口,更易汲取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是教材中对于静摩擦的篇幅介绍较少,着重研究滑动摩擦力,所以我在备课中极力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实例作为引入来更好的贯穿课堂,形成清晰明了的教学主线。因此在教学中我想到了以冰壶作为线索引入课堂,那么如何在引入环节中激趣呢?想到冰壶大家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冰壶是冰上运动,旱地不行,那么不可行的原因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因为摩擦力太大。而这个心知肚明正是我需要的结果,学生自发的得到摩擦力引入课堂简直不要太顺利。那么既然选定滑动摩擦力作为教学主线,这时候就要有取舍,摩擦力的种类就需要作为简单知识弱化处理,所以关于摩擦力的种类通过视频介绍帮助学生自主总结和命名,然后再让学生判断冰壶是哪种摩擦?再进一步拉回到滑动摩擦力这条主线上来,顺利开展摩擦力教学。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生自由度太广。

作为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学生思维太过跳跃,害怕留白。过于强调预设的有效性,即只允许学生在我们的框架内思考,跳出这个框架即为错误。所以一开始我课堂设计的时候让听课的老师以为我有“强迫症”。那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两点进行尝试和突破,(1)教师充分预设,充分挖掘学生提出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思考本源是什么?例如速度大的摩擦力大,速度小的摩擦力小。教师从预设的问题中找到反例或者事实进行应对。例如冰壶在冰面上很快,现场很慢等。(2)先进性体验再猜想。例如可以让学生增大压力用手在桌面上滑动,再用同样的方法在毛巾上滑动,这样学生的猜想才会是你想要预设的结果,完成课堂的流畅度。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