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参加了湖塘实验中学举行的“基于自主学习型课堂创新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研训活动。听了许琰老师的《压强与浮力》复习课,简单谈谈我的感悟。
许老师以“汽车落水后如何自救”为主线,围绕“如何破窗”、“如何打开车门”、“离开汽车后如何上浮到水面”三个专题展开综合复习。在课前,许老师让学生完成了相关导学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回忆起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许老师通过专题探究,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样学生才真正掌握了各个知识点。
许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没有按照书本章节的顺序,而是将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合理利用社会话题,精心挑选相关概念进行复习。许老师在第一个专题中,通过对比各种破窗方式的优劣复习了固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增大、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在第二个专题中用视频展示水压的变化,再利用创新教具复习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最后通过介绍自救手环的工作原理,复习了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物体沉浮的条件。整节课不光有情境,同时还建立了知识体系。工具破窗、教具中橡皮膜向内凹,人在打开自救手环后上浮,这些分别属于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课堂的最后,许老师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具有“自救”功能的汽车,通过学生讲解产品使用说明,以及其他学生的纠错,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让所学皆能为所用,体现了物理的实用性。
许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来复习课可以不单单是罗列知识点、做题、讲题。相较传统复习课,这节课所复习到的知识点可能没有那么全面,但这样有情境、有体系、有应用的复习课才更符合学生所需。在以后的复习课中,我还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