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初中政史学科融合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研究》课题组认真落实学校教科研工作要求,严格遵照课题组学期初研究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了课题组在专业引领、示范带动、成果辐射等方面的作用,有序开展各项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组的各项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引导课题组成员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的反复过程中,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题组培养教师的孵化器作用,课题组成员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学期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研究工作:
一、组织成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正确理解政史学科融合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内涵,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更新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通过各种手段上传有关科研工作方面的学习资料,要求课题组成员有计划进行个人自主学习并进行学习沙龙活动,要求大家围绕实践工作反思和总结,定期写读书笔记。
二、组织成员学习和了解课改新成果与新视点,重点学习了学校自主学习型课堂改革方面的文件精神和课题研究方向,要求成员以学校倡导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步形成符合教学规律的并带有教师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渗透跨学科主题教学让课堂更生动、更高效。要求成员研究初中阶段全套历史和道法教材,准确理解教材文本内容,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
三、引导成员进行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目标,每个学科组都有自己的项目研究,结合项目研究,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善于将学到的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善于反思总结,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四、每位成员都制定学期个人成长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发展方向、论文获奖发表、公开课安排、教学能力竞赛及教学质量、五级梯队中升级目标、职称评定等。
五、围绕政史学科融合和课程思政的课堂落实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成员从育人出发,对历史材料的选取与使用,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课堂讨论的组织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
一学期以来,课题组成员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1、各学科组老师以项目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每位老师认真开展“每周一课”的研究。围绕“政史融合教学”和“课程育人”分别就课程建设、课外活动的开展以及优化学习评价展开讨论。
2、黄尧老师和张宇文老师参加初一初二骨干教师课堂考核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初三年级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能力竞赛中,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得到听课老师和评委的充分肯定。
3、陈益老师参加了教育集团校际联合研讨活动,到正衡中学开设了示范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向兄弟学校传播了我校自主学习型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4、张隆琴老师参加了武进区“送培上门”活动;开设区级公开课《红军长征》,以跨学科为研究主题,充分挖掘历史、德法等多门课程的育人元素,获得与会专家优秀级评价。丁昑婧老师在鸣凰中学举办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示范课《五四运动》,获得好评。
6、在论文写作方面,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与案例,多位成员的文章获武进区论文评比一等奖,或是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多位成员的读书心得在校评比活动中获奖。
7、初一初二老师还分别开设了校本课程,初一年级老师组织部分学生参观地方博物馆,纪念馆,要求撰写参观心得,利用地方资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初二学科组老师组织了历史摄影比赛,把德法、历史课程资源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寻找育人元素,落实课程思政。
8、倡导教学反思。本学期以来,每位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的研究课都要进行认真反思,撰写课例分析,积极撰写写若干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下学期,课题组将继续围绕课题《初中政史整合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研究》设计方案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探索符合学校课改要求、体现历史课程价值、效果实在,受学生欢迎的历史课课堂的新途径、新方式,带领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教研方式,促使课题组成员在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能力、教科研水平各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初中政史学科融合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研究》课题组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