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病毒 | |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病毒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健康的情感。 | |
学习重点 |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
学习难点 | 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 |
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一、导入
二、病毒
三、课堂检测 | 介绍巴西的寨卡病毒及其病症。“2014年2月,在智利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Zika)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zika可以通过母婴传播进入已成型的婴儿体内,并影响婴儿的大脑发育,从而引发一种叫做小头症,通俗地来说这种症状的婴儿的头围变小,更直接的说就是你的脑子会变小。”
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了解病毒的发现史。 2)、说出病毒的形态大小、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举例说说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组织学生做一做“你了解病毒吗?” 3、和学生一起梳理病毒的特征。出示几组病毒的电镜图片。天花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寨卡病毒、SARS冠状病毒。直观感受病毒形态。 4、动画演示“噬菌体侵蚀大肠杆菌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寄生生活。 5、梳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一些病毒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患病。一些病毒却可以在医药、农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播放视频《神奇微生物病毒》,完成自我评价。 | 学生了解正在巴西肆虐的寨卡病毒。初步感受病毒,以及病毒带来的危害。
根据自主学习提纲,阅读课本第32页至33页相关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做一做,全面了解病毒。 1、大小:病毒很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大小用纳米来表示。 2、形态:病毒的形态有杆形、近似球形的多面体、蝌蚪形等,其中近似球形的多面体和杆形最常见。 3、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4、病毒生活:不能独立生活,要寄生在活细胞内。 通过观察图片,观看动画演示,理解病毒的特征。知道病毒与人类关系
观看视频,完成自我评价。 |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区级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单元教学的策略研究>>成果展示>>文章内容
裴赟娥《神奇的微生物——病毒》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1-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戴玲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