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戴玲《探索生命的器具》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1-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戴玲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

1.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学习使用显微镜。

能力目标: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尝试应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共同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2.重、难点:

重点:尝试使用显微镜。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

3.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阅读讨论,归纳小结。

一、导入新课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认识显微镜   

教师出示显微镜,对其进行简要介绍。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能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微结构。

    1.让学生按课本中图21的说明来观察实验桌上的显微镜各部分结构,了解各部分作用。

    2.各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提问问题,互相解答。

    3.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1)教师示范取镜:一手握镜壁,一手托住镜座,学生练习取镜。

    (2)指导学生辨认显微镜上目镜和物镜上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3)教师演示转动粗细准焦螺旋,让学生观察镜筒升降情况,学生练习使用准焦螺旋。

    (4)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凹面镜,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弱时用凹面镜。

    (5)观察遮光器上不同光圈。外界光线强时,用较小光圈,较弱用较大光圈。

    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区分目镜和物镜。

   (2)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3)识别粗细准焦螺旋。

   ()使用显微镜

   1.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1)对光

   ①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从目镜可看到一白亮视野。

   (2)观察

   ①取一薄纸写上“6”字放在载玻片中央。

   ②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通光孔中央。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眼睛要看着物镜,以免损坏镜头。

   ④再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最后用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应注意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如果要将周围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将标本向物像相反的方向移动。)

    2.学生按图22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进行情况,对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

    3.学生提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互解,教师补充归纳。

    4.实验完毕,准确收放显微镜。

 ()其他常用探究器具

    学生辨认图23中器具,教师加以补充归类,实验结束后,及时做好清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