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创新素养培育构建科学实践活动体系的研究》课题研究学期总结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李焕
《指向创新素养培育构建科学实践活动体系的研究》于2023年8月提出构想,经课题申报后于2023年9月被立项为武进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同时于11月顺利通过开题评估,至今已有半年有余。一学期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围绕共同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搜集文献、学习理论、论证推敲,开展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课题组学习,深化对创新素养、科学实践活动等核心概念的认识
自课题组建立以来,理论学习从未间断,课题组要求每位成员要做到“三个一”——读好一本专著,看好一篇期刊文章,写好一篇读书笔记。同时,作为课题主持人,带领课题组成员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后阅读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教育部办公厅2023年6月5日印发)》、《科学实践_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_核心素养的意蕴》、《指向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校本专题课设计与实施》、《科学教学如何实现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的转型》、《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的区域整体构建》、《基于_创新素养_培养的科技实践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创客背景下青少年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等文献资料。同时登陆相应的文献资源库,查找与主题关联的文章,关注课题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除外,也会经常光顾图书网站,搜寻相关的专著与杂志,选择性的购买1-2本。应该说,目前为止,对于创新素养培育、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文献逐渐增多,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与理解。
二、实践出真知,同伴研修推进科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自通过开题评估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主动研究的态势感染了组内所有老师,我们分两组开展了具体的研究;
1.自主开展理论学习,由梅校、岳亚军校长、徐惠仁等专家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文献,组织内成员自主下载学习,同时鼓励大家主动思考,对创新素养、科学实践等核心概念进行思考和研究;
2.张丽芳、李丹、谢金贤、裴赟娥、袁林艳老师根据梅校的部署,思考开发基于本学科的学科实践活动,简单地讲是如何在本学科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技制作或项目式学习并形成成果、获得成长。请各位头脑风暴、精心设计,形成活动方案,并于后一阶段具体实施;
3.卞英才、宋云霞、徐丽娟、刘晓雪、周晨绯老师梳理总结我们学校已有的科学实践活动成就,如已经各自开花的物理科技节、数学节、创客、金钥匙等活动,通过问卷调差、访谈等形式调查我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总结已有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此项工作还需进一步再细分。
三、参与学校科学融创教育实践,提升课题研究内涵发展
随着学校物理学科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许多科学类学科也逐步开发了具有学科特色、科学特色的学科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务处、教科室尝试将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地理、生物等科学了学科实践活动有机整合,构建科学类学科实践活动基本体系。这与本课题的研究不谋而合。在此契机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加入到学校整体发展的构想中,参与科学融创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去。
课题组计划于2024年2月之前,物理、化学、信息、地理、生物学科首先制定基于本学科特点的实践活动方案,同时于下学期具体实施。5月份之前,课题组尝试跨学科整合,跳出学科限制,创设多学科融合的科学实践活动体系。明年9月份,课题组继续开发融合校内与校外资源的、跨学科的全融合科学实践活动体系,完整构建基于学科、跨学科、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全融合科学实践活动体系。为此我们还需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