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血管和心脏 | 教者 | 生物 裴赟娥 |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识别心脏模型和解剖图等,提高观察识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同学之间合作的乐趣,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体育锻炼。 | ||||
教学重点 |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 ||||
教学难点 | 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从而推测出心脏各结构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 ||||
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声音引注意,导入新课堂。
| 通过课件展示一副图片——人体心脏和血管分布图,同时配以心脏跳动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直接导入新课:人体的生命活动要得以正常进行,需要及时运来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这些物质的运输是靠血液循环来实现的。心脏和血管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它们组成了一个封闭式的遍布全身的管道,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这些管道来完成的。 | 关注到心脏跳动的声音,对新课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 |||
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二、设题引思考,自主探究学。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三、合作交流学,突破重难点。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 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50-51页有关血管的内容,提示学生尝试从管壁厚薄、管内血流速度、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分布这四个方面对人体内不同的血管进行比较。
2、设置“请你来排序”、“请你来分析”、“你知道吗?” 和“我当小医生”这几个活动,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学以致用。
1、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和心脏结构模型自主探究心脏的结构与功能:1、说说心脏在人体的位置、形状及作用。 2、认识心脏的结构,观察心脏的每个腔之间是否相通?找找心脏的各个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3、观察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功能?4、尝试描述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心脏 | 1、根据提示阅读课本第50-51页有关血管的内容,并尝试从管壁厚薄、管内血流速度、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分布这四个方面对人体内不同的血管进行比较。 2、主动参与教师设置的几个活动,通过比较明确人体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提示问题仔细观察心脏的结构图,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推测心脏各结构的功能,
| |||
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四、动手做一做,知识全掌握。
| 之间的流动方向。5、比较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厚度是否相同、左心室壁与右心室壁的厚度是否相同,试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2、教师提供相关图片给学生相应的提示,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其中的疑难点。 3、设置“走进生活”环节,让学生解释:人在参加劳动或体育活动时,心跳会加快,这样可以保证心脏输出的血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但是,缺乏锻炼的人,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心跳会特别快,这是为什么?
1、组织学生提出并解决还存在的困惑。 2、选择《课时训练》上的部分习题进行当堂检测。 |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解决困惑,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3、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体育锻炼。
1、提出尚未解决的困惑,交流解决。 2、完成当堂检测,再次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