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然可以》听课心得
刚刚加入工作室不久时,听课不知道重点听什么,往往会缩小他人课堂的优势,放大他人课堂劣势。慢慢地发现,教师听课是要用自己的理念听他人的课,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
邵老师这节课,前面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面是成像规律的应用——裸眼3D。这两部分教学内容都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前面部分拓展了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后面的应用也是惊艳了听课教师与学生,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我想,这节课学生收获到的远不止物理知识,更多的是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我在教学过程中,虽知道平面镜可以代替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但一直没有带着学生探究过。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放弃拓展实验探究,短期来看节约了教学时间,长远来看是不注重培养人,这是教学理念的偏差。很多教师往往也会如此,削减学生实验,多讲题多刷题,追求暂时的考试分数,却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
听课不是迁移别人的教学技巧与策略,而是要完善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同时,梅校长的建议也让我铭记于心——教学设计需要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即“这节课上与不上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