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有幸聆听了邵羿老师《“镜”然可以》一课。本节课从平面镜新授课的基础上开展,通过学生对于实验中用茶色玻璃板的疑问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利用一块平面镜确认像的位置,这过程中还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的原理,帮助学生更好的串联光学的知识点。之后邵老师从一至二,引导学生找出两块分开的镜子中的像,并通过现象加原理解释在任何位置时都有完整的像,更直观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邵老师的这两个实验也是把命题现象化的过程,学生的理解性和积极性更强。
之后邵老师又带领学生制作裸眼3D投影仪,从样品展示到理论指导再到动手制作,学生在邵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的制作出了心仪的产品,最后争先恐后的展示,喜悦的情感流露就是对这节课最大的反馈。
邵老师用全新的方式给我们上了一节优秀的跨学科实践范例课,他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基于“知行统一”理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我也感受到了课程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使用手机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现在学校和家长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邵老师让学生们利用手机搜集课程素材,参与产品展示,利用手机进行学习过程,有一种引导学生将手机作为生活工具,正确使用手机的价值观,与其去查、防、堵、抓,不如正确引导合理使用。
另外通过邵老师的介绍,也让我知道一节优秀课的背后是大量的功夫与努力的累积,邵老师从课程的设计,材料的选择,情景的优化等多个角度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有了今天的一课,在新课标新要求的时代,也要求我们更加努力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