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感悟
中考前的最后一堂课可以说是整个中考复习阶段的“点睛”之笔,因此,作为一门课程结束和收尾的几十分钟是至关重要重要的。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曾在《最后一课》里面以主人翁小弗朗士的口吻这样描述韩麦尔先生——“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去年初三的最后一节物理课上,我的学生们仿佛都是一个个小弗朗士,而我就是那个可怜的“韩麦尔先生”,有一大卡车的话想对他们说,恨不得将所有的知识点和注意点,事无巨细,从头到尾都再交代一遍,殊不知,面面俱到往往意味着面面不到,不仅容易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焦头烂额,这种隐藏的焦虑情绪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学生,造成学生出现一种这里没复习到位、那里也没复习到位的错觉,适得其反,从而影响正常发挥。有了前车之鉴,今年初三的最后一节物理课,我便安排了学生进行自主复习,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或者找我答疑,但随之而来却出现了新的问题——有的学生拼命地磕难题、偏题,有的学生无从下手,更有甚者无所事事……为了不浪费这宝贵的最后一课,剩下的半节课时间,忍不住再次化身为了“韩麦尔先生”。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上好这最后一堂课呢?
听了梅老师的《初中物理最后一课》,我好像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并且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作“给学生一个舞台,就会收获无限精彩”。梅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谈谈物理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引出物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三大块内容,再让学生从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等五个板块分组展示自己所总结出的在中考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考试策略、考试技巧等。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当学生能够清楚地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出来,将输入成功变成输出,既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又能进一步促进物理思维的发展,会物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物理的思维思考世界,用物理的语言表达世界。梅老师的最后一课不止局限于眼前的考试,更注重物理对学生以后人生的影响,教会了学生选择、取舍、审时度势、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
法国科学家庞加莱曾经说过:“物理学是从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则上建立起来的,就像房子是用砖砌成的一样,但是,如果把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则就看成物理学,那就犹如把一堆砖看成房子一样。不,物理学比组成它的事实、公式和法则要深刻得多!”如果说,平时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就相当于烧砖、制砖的过程,那么,最后阶段就是学生用这一块块砖建造出属于自己的物理学房子,当中考的大雨来临之际,就可以任门外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