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编织一张防骗反诈网
一、学习主题和内容
(一)学习主题
防范诈骗
(二)学习内容
1. 童话《皇帝的新装》
2. 新闻特写《当“美好养老院”消失后》
3. 调查报告《大学生被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原因以及对策研究》
二、学习目标与课时安排
(一)学习目标
1. 阅读《皇帝的新装》和《当“美好养老院”消失后》,记录重要内容,能用概述出当今社会诈骗案频发的原因以及给受害者带来的危害。
2.组织小课题组, 对班内同学的反诈意识进行调查,学会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阅读调查报告《大学生被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原因以及对策研究》,梳理调查报告的基本要素,能根据自己得到的调查结果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3. 结合具体的学习任务搜集相关信息,记录重要内容,列出发言提纲,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制作PPT,进行调查成果汇报。
(二)课时安排
8-10个课时
三、学习情境
近些年来,网络诈骗现象激增,规模庞大,带来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从学生生活热点出发,结合新闻特写和调查报告,以反诈调查为主题,调查班内同学的反诈意识,撰写调查报告,举行“一起成为‘反诈达人’”主题汇报,帮助同学通过实践,锻炼了自身能力,接触了全新领域,增加对常见诈骗手段的了解,提高自身反诈意识。
四、单元任务与学习活动(教学流程)
单元任务 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 课时安排
举行“一起成为‘反诈达人’”主题汇报 一、诈骗面面观:生活中的诈骗现象 阅读《皇帝的新装》和《当“美好养老院”消失后》 总结诈骗案频发的社会背景和受害者上当受骗的主观原因。 1 二、诈骗真相探:撰写“有关初一X班学生反诈意识的调查报告” 1.设计问卷:为班内同学设计一份关于反诈意识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常见诈骗手段和防范诈骗的方法的了解。 2.汇总问卷数据,绘制对应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出相关结论。 3.设计采访提纲,分别针对受害者和警方。 4.阅读调查报告《大学生被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原因以及对策研究》,梳理调查报告的基本要素。 5.撰写报告:依据所得信息,编写调查报告。 4 三、编织一张反诈网:举行主题汇报 1. 根据调查报告,制作汇报PPT。 2. 小组合作,确定汇报分工和流程。 2
单元测评 给全校同学绘制一份反诈宣传单 1.素材准备:常见的诈骗手段;应对诈骗的手段等等。 2.绘制反诈宣传单。 2
五、过程评价与单元测评
评价 内容 基本标准
过程评价 1.总结:诈骗案频发的原因以及给受害者带来的危害 1.语言是否符合表达规范。 2.是否全面而简洁。 2. 撰写“有关初一X班学生反诈意识的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是否正确、语言表达是否客观与科学、调查报告中的观点,观点是否有依据。 2.问卷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汇总是否正确、统计图是否绘制合理、全面。 3.采访提纲是否条理清晰,采访语言是否得体。 3. 举行“一起成为‘反诈达人’”主题汇报 1.汇报时口头表达是否流畅、得体。 2.汇报时体态、表情、仪表是否大方自然。
单元测评 给全校同学绘制一份反诈宣传单 1. 反诈宣传内容选择是否合理、全面。 2. 绘制是否图文结合。
六、资源与工具
学习资源:调查问卷设计的案例,依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形成的调查报告案例;典型诈骗案例;典型记者采访的视频;宣传单和手抄报的案例;等等。
相关工具:网络搜索、电子表格、在线调查工具、演示文稿等;设计过程性评价以及单元测评的分级质量标准。
七、设计说明
基于课本和现实的问题,阅读童话、新闻特写和调查报告三种不同题材的作品,借助举办“一起成为‘反诈达人’”主题汇报这一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增加对常见诈骗手段的了解,提高自身反诈意识的过程中,学习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宣传单等应用性文本的基本格式和语言表达特点,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学会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