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张婷和朱蕾两位老师在湖塘实验中学录播教室分别开设了《分级阅读:Letters for Mr. James》和《七下 Unit 7 Revision》两节公开课,武进区陈静陌上花开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陈静老师和其他成员分别通过现场听课和观看录播课的形式,观摩了两堂研究课。观课、研课是个人智慧与团队智慧的碰撞,也是一次检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教研能力的契机。工作室的成员们能做到人人参与、及时思考。观课、研课的过程是幸福的,也定会让每位成员在教研之路上携手同行,凝心聚力,扬帆远航!以下是工作室成员们的观课感悟:
一、唐维乐:
教学是一个老师发展的根本,这次能学习了两堂高质量的课,收获颇多。
张老师的课如一首舒缓的歌,娓娓道来给James的信。粗看了文本,我第一个反映就是这个文章没有多少字,该怎么上?有那么多内容可以讲吗?但是听了张老师的课,不禁被她带入到那个充满爱的故事情节里。张老师从让分析故事封面,故事人物,情节,人物情感及故事的语言这几个方面着手。书本的标题通常是文本内容和中心思想简洁概括的表达形式,在一开始,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封面,根据标题和图片内容进行猜测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索的行动,也是逻辑思维的体现。根据标题学生猜测本文是记叙文,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记叙文六要素who, when, what, how等进行猜测并阅读提问,这些让学生更接近故事内容,并产生故事期待。在分析故事情节部分,张老师从起因-经过-高潮-结尾四部分着力,寻找每部分的大意,比较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根据语言和图片推测孩子们会写怎样的信,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测能力。接着张老师更进一步分析了文章人物的情感和语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和图片中分析判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并通过朗读相关语句也发展他们的共情能力。在分析完整本书之后,张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故事未来的走向,对文章标题能否替换成“love for Mr.James进行思考。”学生从文本角度等分析了现在这个标题的合理性,从质疑到释疑,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发展了批判性思维。
这节整本书阅读课,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人物情感和文章语言,把握了人物性格特征,走出文本,则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实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这是一节值得再次复盘的阅读课。
朱老师的课如一本让人不愿放手的书,引人入胜。这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我在想如何复习有这么多内容的一个单元呢?但在朱老师的引领下,轻松愉快的复习了整个第七单元的重点知识。朱老师从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开始作为话题抛出,在复习一些重点词组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避免了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接着朱老师从雷锋着手,讲述雷锋的人和事,在这个过程中朱老师不仅是复习了书本的单词,短语,还不断拓展新的词汇和句式,让学生分析句子成分,辨析 hard-working ,work hard不同的词性,不同的成分,在这里可以看到朱老师是把整个初中阶段的知识打通,活学活用。接着在评价雷锋过程中,复习了感叹句,在第二部分学习雷锋的过程中,朱老师复习了本单元的重点情态动词can,could,may的用法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可以做什么事来服务社会。第三部分朱老师介绍了今天的活雷锋。从复述本单元的课文Lin Tao开始,在复盘课文的同时也复习了本课的主要词组。最后一部分是推荐生活中的活雷锋。朱老师让学生重新复习了推荐信的主要格式,可以用到的词组和句式,为学生的写作做下铺垫。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单元整体教学,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在这个过程中复习语言知识,挖掘这个单元内容蕴含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这节课也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在从真实语境-雷锋的故事出发,激活他们已学的知识,不断的应用实践并迁移,学用结合,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知识,从而实现我们所要达到的复习的目的。
二、周惠芬:
两位老师课十分精彩,很经典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两位老师综合素质非常高,掌控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对文本深层次的挖掘做得很到位,让我长见识了。
朱蕾老师的复习课非常扎实。虽然是复习课,但上得很有味道。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串联了整个单元的重点知识,从课外到课内,设置了针对性的活动和问题,衔接自然。每一个课堂任务都是围绕重点展开,直击中考考点,学生不仅口头能力得到了锻炼,解题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提升。最后对单元主题意义的升华,也是水到渠成,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如何向我们身边的榜样学习?
张婷老师的阅读课是一种全新的上课模式,上得很精彩,让我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很精准,几个大板块非常清晰,没有多余的东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一直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很投入课堂。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总能发现惊喜,课堂很活跃,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也是建立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前提下进行的,是真正地讨论,而不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张老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选择了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表演环节,让学生从真实地情境中体会主人公的所思所想,非常巧妙。最后的主题升华部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畅所欲言,收获满满。
感谢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两堂课,谢谢!
三、周丽青:
有幸聆听了朱老师和张老师两堂高质量的录播课,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优秀的个人语音面貌,着实让人内心不由得流露出赞叹。
朱老师的这节7B 第七单元的复习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扎实和有效。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勇敢的年轻人,朱老师本节复习课,并没有走常规路线,一开始就复习单词,复习短语,复习句子等等,而是基于单元的主题,寻找了一篇关于雷锋的英文故事,利用雷锋的故事作为课堂主线,把单元各版块的重点知识进行了整合并串联,整堂课熠熠生辉。就如同一根精美的珍珠项链,少了线不行,少了珍珠更不行!一开始朱老师就让学生谈论了自己的能力,这一话题既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个人自信。然后从怎么形成能力,如何使用能力等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了本课的主题。教者甚至亲自哼唱歌曲,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歌声优美,点赞!然后通过对雷锋性格品质的挖掘,帮助学生既积累了词汇,又锻炼了文本的句型,训练了感叹句的转化,更让学生通过例句形成了语法部分感叹句的总结。后部分通过雷锋又联系了本课的主人公林涛,让学生通过填词训练,回忆了文本内容,并就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训练了主要的短语以及拓展了重要的一些知识点。在复习了词汇,短语,语法,句型后,最后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汇总成一篇推荐信,帮助学生理清了推荐信的结构以及注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本人觉得朱老师善于处理和整合单元内容,任何一个版块的设计都没有脱离语境,各环节问题的设置有效且环环相扣,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单元主题意义方面,教者善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和挖掘文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今后面对困境时,多了一份勇气和毅力。唯一的遗憾是视频未放出来,有个小技巧:只要通过录屏软件,把视频先录制一下,再插入页面,那么任何机子上都可以播放出来的。
张老师的这堂绘本阅读课给我的感受是丰富和高效。张老师首先选择了适合学生水平的绘本作为阅读材料,而英文的绘本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往往可以通过一个精要的故事,体现出大的人生道理。张老师首先从绘本的封面,标题,人物,情节方面入手,教授了学生如何去阅读一本英文绘本,并且通过板书,简明扼要的总结了绘本各版块的主体大意,并帮助学生形成了故事类文本六大要素的概念。另外张老师非常注重对文本材料的深入挖掘,设置了很多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进而得到了自身对于文本独特的理解。张老师还设置了让学生朗读句子的环节,以及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了绘本的语境中,体验了人物角色的魅力,更习得了一些常见的英语修辞手法。总之,张老师是一个非常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老师,整节课,本人受益匪浅。
四、杨文洁:
朱老师上的是一节Unit7的复习课,让我眼前一新的是,不同于以往枯燥的复习,这节课堂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师生互动也很多。
本单元的主题是Abilities,朱老师从主题入手,导入课堂。朱老师先说了自己的abilities,然后让学生们讨论他们自己的abilities,带动了课堂氛围。接着抛出两个问题:How can we form an ability? How can we use our ability? 然后朱老师哼唱了一段优美的旋律,引出了雷锋这个人物。带着同学们学习雷锋,并在此过程中,复习了句子中包含的language points。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What was Lei Feng like? 用几个词概括雷锋的品质,并引导同学们用这几个词造出完整的句子,在此过程中复习句子结构,并让同学们改写成What和How引导的感叹句。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们自己来说,而不是老师单方面输出。然后在此基础上,朱老师帮同学们系统复习了本单元语法之一感叹句的结构。在复习的过程中,也是让学生全程参与到了课堂之中,不是被动接受。再用练习来巩固知识点。
话题还是回到了雷锋,让学生们思考能从雷锋身上学到的精神,并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以及如果我们去养老院可以有哪些建议。基于书本,又高于书本。这让复习课不仅仅是复习语言点,同时还能升华主题。
在接下来复习can/could/may的用法,以及复习reading和recommendation letter时,也尽可能多的让同学们开口来说,这种复习方式会让同学们记忆的更加牢固,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朱老师精彩的课堂给我这个新教师带来了一节全新的复习课堂,给了我更多的灵感来帮助同学们学习和复习。
张老师给我们呈现的是一节绘本阅读的展示课堂。对于绘本阅读,其实我接触的还不够多,但每一次听绘本阅读的课,都给我不同的感受,我也能从不同的绘本教学中学到不同的优秀的教学方法。
初读这本绘本,语言并不难,字数也不多,所以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更容易被接受。但也正因如此,要上好这节课,就需要老师花更多的心血。
张老师的这节课,我看到了她对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的精心设计。她把课堂教学步骤分成了五大块:About the cover; About the character; About the plot; About the feeling; About the language; About the theme. 这五块内容都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张老师在绘本情节的处理上非常巧妙。她没有像以往按照顺序从前往后来设计,而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让同学们对比了开头和结尾。这就先抛给同学们一个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然后带着同学们阅读故事的发展,找出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改变。这一处精妙的设计会让同学们产生阅读兴趣。在后面的about the feeling板块,张老师也用了对比,让同学们来分析故事前后主人公不同的感受。在语言这一个板块,着重让学生们找自己喜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色彩,并且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这一个环节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情绪,并且不同学生读相同的句子所体会的情绪都有所不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色彩也不同,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就更大。随后的role play更是让我看到了学生的英语素质极高,两组同学的表演十分流畅,情绪很到位,非常精彩,让我都沉浸其中。整个课堂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都很充裕,做到了学生为主、教师补充总结。总体来说,课堂十分精彩,让我更进一步地学习了绘本阅读的教学。
五、张静:
朱蕾老师执教的7BU7 Abilities是一堂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复习课。本单元话题为“abilities”,主题为“helping others and caring for people”,朱老师以雷锋的事迹贯穿课堂,选择的人物契合本单元主题,也对学生进行了我们本土特色的思想教育。本节课亮点突出体现:1.任务与巩固练习相结合,每一复习板块都有精选的练习;2.启发学习与迁移延展相结合,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努力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是一堂单元复习的示范引领课。
张婷老师执教的是课外阅读《Letters for Mr James》。本书有着性格鲜明的人物,生动有趣的情节和真挚的情感。张老师通过解读“cover- character- plot -language-theme”,带领学生走入了人物的内心,走进了一场意犹未尽、余音绕梁的探索之旅。张老师每一部分都有使用further thinking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度理解,从而更好的深度思考作者所要传递的价值取向。在“About the theme”时,张老师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In the end ,Mr James got many letters, what would happen next?”启发学生深层思考。张老师课堂上进行的深度学习的理念,向我们展示了一节指向高阶思维的课外阅读课堂。
这两堂课,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湖塘实验中学老师优秀的素养,还体现着整个英语教研组先进的教学理念,紧扣新课标,开阔了听课老师的眼界,受益良多。
六、蒋旻玚:
近日,有幸学习了湖塘实验中学张婷老师上的绘本课Letters for Mr. James。近几年教研员一直在推广名著阅读,然而即使是读完名著简本对于很多公办学校的学生来说仍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于是高老师提议我们可以从小学阶段的绘本开始着手,让学生逐渐适应、学会最后喜欢上阅读名著。张老师这节课用的是一本仅有9页的绘本,内容简短温暖,用词简单且多重复,适合七年级的学生当堂阅读学习。
张老师从封面、情节、感情、语言和主题四个方面对这个绘本进行解读,同时每一部分给出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基本技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读情节部分。张老师并没有按故事的发展顺序一页一页讲解过去,而是一开始就让学生比较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的异同。学生很快发现这两页说话的人物一样,话题一致,但是人物说话的语气和情感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What makes the change?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开始仔细挖掘文章的细节。正是因为老师对绘本的整体解构,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讨论人物情感变化时,张老师也是先让学生读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的对话,体会人物情绪和说话语气。在之前听的整本书阅读课中,老师一般先分析这里人物感受是什么,然后请学生带情绪朗读。而张老师是先放录音,让学生有个直观感受,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随后张老师请了三位同学来朗读“Never! Never! Never!”当时我还觉得奇怪,因为一般这一环节,别的老师都只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然后短短三个字,三名学生竟也可以通过语速、重音的变化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有的表达了伤心,有的表达出失望,有的表现出愤怒。让人不得不感叹,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展示的平台更多,潜力也得到极大的开发。
张老师通过这节课,给了我们公办学校老师开启教授整本书阅读的勇气,也给我们一个可以模仿、能够操作的模板。
七、薛东芳:
朱老师这节第七单元的复习课通过设置雷锋这一情境,从了解雷锋、学习雷锋、当代雷锋、推荐班级中的雷锋四个版块展开,条理化、综合化、系统化、情境化得对本单元重点的单词、词组、句子及语法(感叹句和can\could\may的用法)进行整理,并且每一环节老师都设置充分的语境,给学生搭好脚手架,在处理本单元难点感叹句时,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句子成分、不断操练,使得学生在产出时就十分地水到渠成。朱老师不要求对整个单元的内容做到面面俱到,而是精准把握重点和难点,从而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减少记忆负担。在整节课的最后,朱老师让学生产出写一封推荐信时,推荐的好词好句就是本节课所教的重点内容,真正做到了有输入和输出。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在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如:How can we form an ability?How can we use our ability?还是老师说的较多,学生是被动输入。包括最后的感情升华,主题的提炼,也是由老师完成的。要主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逐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另外,三个练习的题型都是选择题,最好可以对标中考,题型设计上可以更加多样化一些。
八、刘婷:
线上观摩了湖塘实验两位老师的课,收获颇丰。两堂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朱老师基于教材进行单元复习,扎实高效。张老师积极拓展分级阅读,为我以后在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打了个模板。下面详细说说两节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朱老师的单元复习,以雷锋为整个串联线,从介绍雷锋,学习雷锋,今日的“雷锋”,到推荐身边的“雷锋”四个版块,朱老师巧妙地复习了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式,语法,到写作,面面俱到,容量很大,但朱老师把控了节奏,有讲有练,抓住了单元的重难点,达到了高效的复习效果,是公办初中教师教学时也可以借鉴的复习模板。张老师的分级阅读层次清晰,充满启发式思维。从封面,角色,情节,感受到语言点再到主题讲解。张老师很会利用文本的细节让学生来体会语言,中间设计了朗读,听力,带感情朗读,到最后的role-play,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被调到的状态。我观察课堂还剩20分钟时,张老师让学生上台展示,给我一种会不会提前结束教学任务的错觉,可以说张老师的文本教学节奏很快,但又感觉细致合理,松弛有度。最后关于主题的几个设问,大胆启发了学生的开放性和批判性思维,让课堂氛围愉悦又充满智慧。张老师立于文本又超出了文本,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她对整个故事的处理,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九、庄晓霞:
非常有幸能有机会细细观摩两位老师的线上教学,颇有收获。两位老师都是基本功非常扎实的优秀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下面简单谈一下两堂课的观摩感悟。
朱老师的单元主题复习课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棒的模板展示,从单元主题“能力”导入,以“雷锋”为主线串联整堂课,让学生从学习雷锋到发现身边的“雷锋”,巧妙地贯穿复习词语.句型、语法,再到写作输出,课堂扎实高效。
张婷老师的分级阅读课,为我以后在这块拓展教学方向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学习,我也一直困惑于如何引领学生尝试绘本阅读。张老师的这堂课给我我一个明确的指引,从读封面、作者、书名、角色,到情节分析、赏析语言,再到思考主题,同时让学生role—play,通过表演,让学生主动体会绘本的魅力,感受阅读的快乐!
十、毛丹:
张婷老师这堂绘本阅读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张老师把孩子们引入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故事世界,让学生在“猜-听一说一读一演"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阅读技能,提升了思维和阅读能力,并且让学生懂得了道理。张老师的课是从“猜”封面”、“猜”故事、“听”故事、 “读”故事、 “演”故事等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绘本内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预测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同学们都能复述完整的故事,他们的阅读技能得到了提升,并渗透了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远亲不如近邻,一个善意的举动,就能对别人产生很大的影响等人生道理,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深感自己在教材挖掘上的不足。自己平时对教材的思考,更多的还是浮于表面,对于教材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还是很欠缺,这是自己以后要多多学习的地方。今后我一定会对绘本阅读教学进行潜心钻研,并适当地应用到我的课堂上,让我们的学生接触到生动鲜活的英语教学,在一个个童话般的故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