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课题组核心成员裴赟娥老师上了《观察植物的种子结构》研究课,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听了研究课,课后大家讨论交流。裴赟娥老师详细分享了自己上课前的准备与思考,上课结束后的成功与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改进的策略与措施。
上课前的准备与思考:单元学习主题“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按照种子的萌发、植株生长、开花和结果、产生新种子这样的生命活动过程展开的,比较完整的将绿色植物的一生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只有在观察并了解种子结构的基础上,才能了解种子的功能,才更容易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通过观察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这一活动,获得关于种子结构的直接经验,还可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上课结束后的成功与成果:学生学什么与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脱不了关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然而在目标的制定上,存在很多的误区,包括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时常发生。《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说道:“教学目标不是教师主观制定的,而是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活动的关联结果的表述”。换言之,教学目标要真正作为引导教学活动、实施持续的教学评价的依据来发挥作用的...
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实验课的上课形式、地点、上课材料跟理论课大不相同,学生往往觉得实验课不重要,是可以随意发挥、随意玩弄器材的“活动课”,甚至不把实验课当做上课。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对于“好玩”的实验就比较感兴趣,而对于觉得看不出什么变化或“不好玩”的实验就没兴趣的情况...
改进的策略与措施:督促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数据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便于通过进一步对数据和现象的分析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观察记录的过程也能让学生更专心地实验,避免无具体任务而漫无目的的无效观察或者玩耍打闹...
最后成员们在总体方向上一致同意: 实施深度学习,需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核心内容的教学设计是解决一类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所以在进行教学前,需要进行单元整体分析。第一是对学科内容本质的分析,包括该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知识之间的联系,相关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等。第二是对该内容的学情分析:即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基础与准备,可能的困惑与问题。具体在实施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实验课的错误印象,教师也要加强指导,积极改变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
课题组
20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