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书会1
发布时间:2022-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戴玲

    按照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阅读了刘月霞、郭华主编《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2021年10月28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读书交流会。由课题组核心成员裴赟娥和汤水琴作主要交流,其他成员简要补充。通过这次读书交流会,成员们进一步明确了深度学习实施的策略和教学材料的重要性。

  裴赟娥:1、选择核心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核心内容的教学设计是解决一类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所以在进行教学前,需要进行单元整体分析。第一是对学科内容本质的分析,包括该内容的知识与技能,知识之间的联系,相关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等。第二是对该内容的学情分析:即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基础与准备,可能的困惑与问题。2、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深度探究。围绕学习内容的本质经历学习过程与方法(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合作学习不是教学本质,形式不能作为判断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关键看合作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某种情况下独立思考更重要,关键问题是不是学生在思考,是不是在深度思考? 3、针对学习目标开展持续性评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状况的了解;二是对学习过程的检测与调控。深度学习过程中评价可能随时发生,更多的是形成性评价,评价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汤水琴: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的意义。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将外在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但教学内容并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必先转化为学生能够进行思维操作和加工的教学材料,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所谓“教学材料”,是指由教师提供的、蕴含教学意图的、能够通达教学内容的符号或实体性材料,教学材料既是人类认识成果的具象化,内在地包蕴着知识、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也包某某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设计的活动方式、路径以及过程、环节、是教师对学生素养形成的自觉规划与引领。当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材料后,教学内容便从"硬”的知识转变为动态、丰富、鲜活的人类认识过程,成为可以进行思维操作和加工的对象,从而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课题组

                                                                                                       2021.10.30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