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学设计
课题组 尹燕
【教材分析】《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有关茎的生物学基本事实,属于结论性知识。茎是多细胞植物的器官,是植物整体的组成部分,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认识其结构,理解其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其功能,本节课通过学习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分析观察实验,理解茎的输导功能,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2、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求真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说出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图片导入
你知道吗?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澳洲的杏仁桉,高可达156m。世界上最粗的树是生长在西西里岛的一棵大栗树,树干的周长有55m左右。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树是生长在美国的一株巨杉,又称世界爷。人们在它的树干下部开了一个洞,可以通过汽车,或者让四个骑马的人并排通过。
树为什么能长得这样高大、粗壮?为什么巨杉中间开洞,树却不会死亡?
过度:这些问题的答案与茎的结构和功能有关,首先我们要了解茎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的呢?
二、枝芽发育成枝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77-78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认识枝芽的结构,说出各结构的名称。
2、枝芽中哪一结构会发育成茎?
3、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保留花芽,适当剪除枝芽?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幼叶---叶,芽轴---茎,芽原基---新的芽
植物的茎因质地、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木本植物的茎和草本植物的茎两种类型,接下来我们以木本植物为例来学习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三、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78-79,思考并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树皮外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内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内有什么结构?属于哪一组织?
2、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是什么?其细胞有什么特点?属于哪一组织?
3、木质部有什么功能?内有什么结构?属于哪一种组织?
4、位于中央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有什么功能?属于哪种组织?
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大班展示。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到内由树皮、韧皮部(筛管--输导组织)、形成层(分生组织)、木质部(导管---输导组织)、髓构成,茎是器官。
茎是器官,茎连接根和叶,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要通过茎由下向上运输,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要通过茎由上向下运输,茎是如何完成运输物质的功能的呢?
四、茎的输导功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P79-80,思考以下问题:
1、在盛有被稀释了的红墨水中,插入一根带有几片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放置在温暖的阳光下。当叶脉有点发红时,分别将枝条横切和纵切,发现枝条的哪一部分被染红了?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通过哪种结构被运输到根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师生小结:水分从根吸收,自下而上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花。无机盐溶解在水中,随水分一起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到各处。有机物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若受阻碍,会形成节瘤。
迁移应用:明明的表哥家有一片苹果园。秋天,明明和表哥去苹果园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苹果树干的树皮上都被切了一刀(如右图),这是怎么回事?明明去问表哥,表哥说了一席话,明明听得直点头,说:科学种植真重要啊!你知道明明的表哥是怎样解释的吗?
五、茎的其他功能
支持功能:贮藏功能(甘蔗 马铃薯)、生殖功能(柳 葡萄 月季)
结课:现在你知道树为什么能长得这样高大、粗壮?为什么巨杉中间开洞,树却不会死亡?
【教学反思】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下的重要课程内容。在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一主题下,学生主要学习绿色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生命历程,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也将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的生活,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打下知识基础。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是随着时间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设计教学,而不是单纯学习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始终把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统一于植物这个“生命”整体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生命观念。作为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中,学生第一个系统学习的生物类群,整体观和生命观的构建尤为重要,生命中的各个结构看似独立却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通过学习能帮学生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茎是绿色开花植物体的一部分,是连接根和叶的结构,其位置决定了其功能,所以茎的功能之一是运输。本节课的学习要从观察、探究实验入手,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茎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创新等技能,初步学会有秩序地观察生物体的某个结构,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科学观念。利用直观认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