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钱晨阳5月心得
发布时间:2022-05-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梅建芬

 工作室5月反思——钱晨阳

本月有幸在工作室的组织下聆听了崔教授的讲座以及陈老师和卢校精心准备的课,让我有了许多对于教学对于上课新的感悟与收获。

首先是崔教授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对2022新课标的内容和变化以及重点进行的解读,我们需要以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孩子。新课标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进行情境化问题化的改变,使其更具有时代特色更具有科学性,两外各学科也要求有不少于10%课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这让我想到了STEM课程,这是未来教学的趋势也是能培养和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方式。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划分为了6个内容:课程内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业质量以及实施建议。其中教学的目标必须与评价一致,目标与评价也都是要从三维层次去体现的,而目前核心素养的体现在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在这其中包含了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几个方面的发展和要求。另外崔教授还提出了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我简单的与我所认知的单元教学进行了对比总体要突出几个方面:1、目标阶位高;2、教学单位大;3、课程建设显;4、需要单元组织者。未来我也想在物理教学中尝试部分单元教学或者在复习类课程中实践单元教学。

另外今卢校和陈老师的两节课,其实也体现了很多新课标重强调的思想,例如卢校的课基于鱼雷情境的基础上,那一个个问题的提炼和设计,都问到了知识的重难点里,都闻到了学生的心里,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问学生自己时都能进行什么实验证明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我们青年教师在这甚至会怀疑,就这么开放给学生,我的课堂还能进行下去吗?但我们可以从这节课看到学生的无限可能性,我们要信任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并让学生把自主实验探究作为一种正确的习惯坚持下去,这也符合课程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经验的要求,卢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更多把思考的时间给了学生。陈老师的课上的是《浮力》,我前段时间也刚上完这节课,跟陈老师的课进行对比,很明显的发现陈老师课堂的有点所在,陈老师借用了各种实物模型,将本节课一些抽象、学生的困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并通过对比演示清晰的让学生认识到了浮力的方向、浮力的产生、影响浮力因素等问题,让我想到了崔教授讲座里的一句话,物理——不能没有物只有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常州市武进区定安中路12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