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习》读书心得
《科学学习》这本书作者施瓦茨教授按照字母顺序梳理总结了26个学习方法。书中专业名词多,表述严谨科学,涉及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包括物理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将书中学习方法与我过往的经验结合在一起并仔细品味。阅读完《科学学习》,书中的学习方法对我的物理教学、班主任工作、女儿教育和自我教育提升都有一定的启发。
物理教学:
1.对比组合——辨别关键信息
在对比组合中,有一个不同类型剪刀的对比例子,在以前的物理教学中,我只局限地从物理杠杆知识的角度来分析剪刀的用途,而忽略了剪刀其他设计细节。例如剪裁布料的剪刀,它的刀背是水平的,为了能贴在桌面上;理发师精修发型用的剪刀手柄上有个小钩子,是为了让小拇指抵住。如果在物理教学中能够渗透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元素,定能提升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感受力和敏感度,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恰当应用知识的意识。利用对比组合可以帮助学生分辨出例子间的重要特征。例如在解决找杠杆中最小动力的问题中,我常会举如下两个例子。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找最长力臂”这一抽象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注意细节的精度。
2.以教促学——为他人的学习负责
作为“教师”,会因责任感而促进自己严谨治学,以免误人子弟。在习题课中,学生作业错的各不相同,如果老师讲解每一道题,课堂效率并不高。我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伴互讲”。课前让学生先自主订正作业,有困惑的题目可以在课上让同学帮忙答疑解惑。研究也表明,答疑解惑过程中“老师”的收获几乎与“学生”不相上下。学生在互相答疑解惑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锻炼科学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班主任工作:
睡上一觉——巩固一天的记忆
班主任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读了《科学学习》,我可以给学生一些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告诉学生,要想背书效果好,可以在睡前背会儿书,睡一觉起来再巩固一下。因为睡眠能够帮助人们把短期记忆固化为长期记忆。期末复习阶段,很多班主任不给学生午休的时间,让学生不断地做练习,而我每天会安排半小时让学生午睡,当时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想提高学生下午的听课效率。通过阅读《科学学习》了解到,打盹儿15分钟就可以迅速激活大脑,让思路更清醒、记忆更清晰,醒来也不会迷迷糊糊。如果睡30分钟,醒来后大约会迷糊30分钟。长期坚持打盹15分钟,还能让思维变得更敏捷。作为班主任,可以教学生学会聪明地打盹儿。
女儿教育:
奖励——塑造学习行为
读了《科学学习》,学到了一些更好地教育女儿的方法。在生活中,为了让女儿养成专注看绘本,坚持锻炼身体,独自穿衣等良好习惯,我会采用一些奖励的方式。现在看来,以前给出的许诺奖励并不科学。研究发现,许诺奖励会“浇灭”孩子的学习热情,意外奖励更能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学到,生活中少给孩子一些稳定性奖励,多一些随机性奖励,因为随机给出的强化奖励比稳定奖励发挥的作用更持久稳定。选择不同的奖励方式或者形式,达到的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自我教育提升:
我能行!——提高自我胜任感
梅校朋友圈里一张图片让我记忆犹新,图片上的内容是:“一旦你到了某个年纪,还需要别人督促你的话,那你大可以放弃了——勒布朗詹姆斯。”每当学习松懈的时候,这句话就浮现脑海并惭愧不已。寒假刚开始的几天,读书进度搁置不前,归因为陪女儿花了大把时间。其实自己完全能找出时间来读书,只是缺乏自我约束。患得患失不如提高自我胜任感,于是我重新制定计划进行阅读,相信自己肯定能完成目标。我常常用勒布朗詹姆斯这句话来勉励自己,提醒自己不断学习,学会更好地做人、更好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