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微视频指相对较短的、具有连续画面的视频片段,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微视频资源获取的方式越来越简单、便捷,教师也更容易在教学中使用微视频资源。微视频教学资源一般是指依据教学规律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小的教学知识单元或知识点,录制时长为5~10分钟的视频片段。
视频相对于其他形式资源,将文字、声像元素融为一体,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并将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形象、直观,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微视频不仅具备视频资源的优势,而且时长不超过10分钟,可以有效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保证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相应学习,这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此外,微视频便于传输、下载,能在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上播放,为学习者充分利用片段化的空闲时间,随时随地根据自身认知能力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深度提供可能性。
初中信息技术: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普及信息化教育的基础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有一定的特殊性,初中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一般思维活跃,喜欢标新立异,开始尝试主动探究,比较在意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初中信息技术应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消除学生基础知识差异的前提下,让其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并逐步适应信息生活,实现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自主学习型课堂:自主学习型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自主学习型课堂能够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型课堂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2.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与传统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灌输知识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一味地灌输,而是有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通过自身的主管能动性和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地、主动地探索知识。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每个领域又都更加细化。微视频设计的核心是知识和教学内容,布卢姆分类能够帮助教师重新认识和确定教学内容的目标和教学意义,从不同角度进行微视频设计。
3.国内外研究动态
在国外,教学使用的微视频也叫微课,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录制一系列1~3分钟的教学视频,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
美国青年Salman 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尝试用通过互联网视频进行异地教学辅导时,通过视频设备录制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供世界各地的人们免费使用,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方式。在Salman 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的同时提出了“2012面向全世界的免费一流教育”理念。许多教师尝试改变以前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应运而生。
国内,对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也相对丰富。广东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自2010年率先提出微课概念,到2012年10月给微课的定义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给微课的定义:“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摸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强调微课简短、完整和突出“视频”的主要地位。
4.可创新之处
信息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不断更新的现代化技术。学生仅依靠上课老师教授的知识来满足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远远不够。在这种形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由信息技术学科与初中生身心两方面特点决定的。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快速期,信息素养提升关键期,很适合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随着互联网速度的全面提升,网络“微视频”应运而生。这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微视频”的优势就在于学生能主宰课堂进程,能掌控课堂节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差异性教学。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微视频”的使用相比其他学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有用于观看微视频的计算机,有获取视频资源的网络。基于微视频的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而且能够真正做到成果的有效辐射。“微视频”资源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成果辐射范围非常广,可以让更多的初中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