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校本课题研究活动--我是谁
发布时间:2011-06-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认识自我之我是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我的手印

每个学生在书本的空白处留下自己的手印,并与小组的每个同学进行比较:

手与手的比较、手印与手印的比较、手与手印的比较。

思考: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小月的故事

在聊天室,我的网名叫“花仙子”,我活泼开朗,是一个常常和众多网友“论战”的女侠;在家,姥姥叫我月月,我乖巧、听话,是弟弟的好姐姐,爸妈的乖女儿;在学校,同学叫我小月,有时候叫我班长大人,老师叫我武小月。读初二的我已经163 cm高了,有好几次在逛商场时,售货员叫我小姐,弄得我面红耳赤……我学习成绩很好,很多女同学都说我聪明;可是我与弟弟在玩围棋时,屡次输给他,他老是指着我的鼻子说:“姐姐真笨!”爸爸有时也在一旁看着我直摇头,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拙?在学校,在网上,我很喜欢说话,可是在家,我似乎很沉默,常常是听众,他们都说我内向……我经常陷人沉思,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小月身上的矛盾之处

你遇到过类似情况吗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之一

                   三方面了解自我

     生理自我:身高、体重等,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

      心理自我:气质、性格、兴趣、情绪等,对自己心理特征的认识

      社会自我:角色、地位、职业等,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照镜子:

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我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全面认识自我非常困难,但认识自我又十分重要。

以活动结果为镜:心理测验、实践活动等

以他人为镜:与他人做比较

途径:

自我反省:自我对话、写日记等


从心理角度看自我

如果把自我看做是个封闭的圆,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说自己对自己这个“圆”了如指掌。每个人都可以分为A\B\C\D四个部分。

人我共知的“我”-----公众我

唯我独知的“我”----隐私我              

人知我不知的“我”----背我

人我皆不知的“我”----潜在我

A+B是自己知道的“我”,A+C是别人心中的“我”,C+D是有待开发的“我”

潜在我的存在意味着在未来生活中谁都可能成就自我。

补充资料:

(材料一)

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正确认识自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要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老师、学校、家长、教育制度乃至整个社会。并且,学生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任务,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这使学生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学生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推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对学生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保持乐观心态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科学研究也表明,笑一分钟,人全身会放松47分钟。面对学习任务的繁重、人际关系的紧张、同学或朋友间的误解等问题,学生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学会用微笑面对,以真诚对待,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从消极的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人心理困境;从积极的角度看,则可以发现事物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所以,在审视、思考、评价自我或某一客观现实时,如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就有助于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保持旺盛的斗志,顺利走出人生的困境。

(材料二)

    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人是用足走路的,无毛的动物”,到马克思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来定义人;从希腊古调会上刻着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到叔本华的自问“我是谁?可见人类已有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欲望。但人又是极其富于感情、脆弱、智慧的动物,从知道用树叶做成衣服的那一刻起,就学会了去极力美化自己的优点,以便更好地去掩饰缺点。这比起那些低等动物,确实是一大进步,但又恰恰暴露了人类的局限性:历史上有多少人能勇于正确认识自己呢?忠言逆耳,纣王要剖比干之心,厉王要“止谤”,连一代圣君唐太宗也差点杀掉勇于劝谏的魏征。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曾说过:“人性中有些感情自己也很难承认……”人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渴望认识自己却害怕认识自己,所以就痛苦。在这痛苦之中,有人无力自拔,成了自己的奴隶;但也有些人,在经历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之后,勇于泰然面对世俗的眼光,向自己挑战,进而重新认识了自我。这其中就有妇孺皆知的一个故事,齐王在听了邹忌的“劝谏”之后,立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令改革。这种善听逆言,勇于改正的胸怀是何等可贵?鲁迅先生也说过:“我虽时时在鞭挞他人,但更多是在无情地剖析我自己。”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法国作家卢梭,他的《忏悔录》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灵魂自白书”,他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他的一生,包括他曾做过小偷、抛弃挚友、嫁祸他人的种种丑行。读此《忏悔录》,时常令人感到触目惊心。因为当他把自己剖析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就是他真正认识自己、超越了自己的时候。弹指一挥间,历史的车轮又滚过了几百年,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担负着保护自然、改造自然、美化自然的伟大历史使命,所以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它是梦想之石,去击出理想之火;它是理想之火,去点亮创造的灯;它是创造之灯,去照亮成功的路;它是成功之路,通向四面八方而不迷途!知已知彼是人生的两大要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