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应当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发布时间:2011-06-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顾志平

今年是我校建校十周年。十年来很不容易,我们顽强的走过来了,打下了一片天下,创造了一番业绩,所有这些都归功于各位老师的努力奋斗、辛勤拼搏。

今年是我校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教学改革和其它社会改革一样,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小有收获,但是我们不能“小富即安”,唯有深化推进,才能巩固提升,才能取得更大成果。

我校的教学改革,不管是“三分语文课时制”、“教学案”还是“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都是紧紧围绕着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而展开的。教育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实验中学的辉煌是由高水平的教育质量铸就的。对我们学校来讲,以至于对任何一个学校来讲,提高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硬道理。我校的各项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我们的“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改革是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几年来,我们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校坚持走教学改革之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之所以要持续推进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就是因为我们在社会上的地位还不够巩固,改革的深度还不够。做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仔细分析我们学校课堂教学现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做的不够好,我们的课堂还不够高效,不够完美,我们的老师还没有真正把改革的要求内化成自己的素养并转化成自己的习惯,还未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没有成为老师的一种自然。如果说我们小富即安,到此为止,我们的教改就会失败,很多人会走回头路,回到原来的起点上去,甚至倒退。因此,我们要追求更高的境界,要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要达到一种境界,要把高效课堂作为每个老师的自觉追求,成为教学的一种习惯,成为学校教学的自然。与这样的境界相比,我们差距还很大,所以不能停,必须向前推进,所有这些都要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力支持、悉心投入。我相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一定能够成为我们实验中学的一个品牌、一种自然、一种追求、一种教学的习惯。要深度构建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我认为关键在教师。有必要澄清以下各种观念:

一、明确教师职业的价值,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做一个优秀教师。

教师究竟是个怎样的职业,我们有没有把教师职业的认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且落实到行动上。可能还不够,也就是说在认识与行为之间还不很同步。勿庸置疑,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于千万家庭的幸福,对于国家的兴旺,对于民族的振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发展了、才会有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兴旺。国家强大了,民族兴旺了,我们作为国家的子民,作为民族的一份子,就能享受到国家强大,民族兴旺的恩泽。一个学生能否成为人才,能否有幸福的未来,既有家庭的因素,更有学校的教育。一个学生能否成才,能否成为大才,今后能否有幸福美好的人生,关键是他受到了怎样的教育,碰到了怎样的老师。所以说开启学生幸福之门的钥匙掌握在教师手中。

工作能给我们带来生命质量的提升,热爱工作就是热爱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活。工作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工作即生活。工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物质的保障,还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的享受。要想有幸福的生活就要有美好的工作。一个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工作状态中,你与同事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比你与孩子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你每天的最黄金、宝贵的时间都是处于工作状态之中。如果你不把工作当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将工作置于生活之外,那么你的大好时光里就没有生活;如果不在工作中追求幸福与快乐,那么你就的一生就会很不幸,你的一生就会很痛苦,你的一生中就会很少有阳光,很少有激情,很少有幸福,很少有快乐;你如果把工作当作是痛苦,那么你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痛苦中度过。归纳成一句话:如果你在工作中追求幸福与快乐那你就会有幸福的人生;如果你将工作排斥在生活之外,认为工作是痛苦的,那么你就只能在痛苦中度过人生。我们面向学生,学生的天真和纯朴,学生的活泼和可爱,学生的善良和温情,学生的尊敬和深情,学生的智慧和才艺,学生的进步和成功,学生的勤奋和刻苦,学生的奇思和妙想,学生的伶俐和懂事,学生的责任之心、感恩之心、关爱之心,学生的坚强毅力等等都能让老师感到兴奋,让我们的老师感到感动和激动,会让我们产生成就感、幸福感,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充满激情与温情,让我们享受精神的愉悦,心境的开朗,心理的温馨,心灵的升华,心田的滋润。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看,个人的进步与成功能让你享受到幸福与快乐,高质量胜任本职工作,教学与管理取得优异成绩,一次成功的教育教学展示活动,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的圆满完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评优课基本功竞赛获奖,职称晋升的成功,评优评先的获奖,论文的发表或获奖,学习研究中得到启发等等,这些都能让你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工作中同事之间相互关爱,真情帮助,热心支持,更能让你享受人间的温情。你会因为你的勤奋踏实、能力卓著、业绩优异而受人敬佩;因爱生爱校,主动进取,人格高尚而受人尊重。所有这些都能使你享受到其它职业所享受不到的快乐,所有这些都能使我们生活更加幸福,精神更加愉悦。

教师的工作与社会其他任何工作不同,在承担特殊责任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其它工作所享受不到的快乐,所以我们做好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每位教师拼搏进取、勤奋耕耘、扎实工作是职责所在,理所应当,既是为社会、为民族、为他人作奉献,也是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是为了家庭物质生活更富裕,是为了个人生活的更有荣耀与尊严,达到精神愉悦和心理的安宁。在湖塘实验中学这个奋发向上、团结友爱、其乐融融的和谐大家庭里,只要做到“真心做人,用心做事”,你就一定能在收获物质利益的同时,收获更多精神上的荣耀与尊严,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作为湖塘实验中学的一名教师,应该对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价值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深刻的体验,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努力争取做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谦虚上进、全心投入的优秀教师,为湖塘实验中学的振兴与辉煌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师首先要做个好人,要正确处理利和义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学生成才必须先成人,教师也一样,做一个好教师先要成为一个好人。上学期期末时谈到:“厚道是品行、宽容是美德、忍让是策略、吃亏是福气。”这些都是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多懂得一点中庸之道,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是中庸之道,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也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唯有坚持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才能精彩,道路才能走通,不懂得中庸之道往往会走向极端。作为教师,做一个好人,要做到五“讲”五“有”:讲责任、讲师德、讲纪律、讲团结、讲奉献;有道德、有修养、有魅力、有宽度、有追求。还要坚持四“重于”:义重于利、情重于钱、责重于职、德重于才。“责重于职”即责任重于谋生的职业。责任要求我们不能仅把教师作为谋生的职业,把完成工作作为目标。教师肩负特殊使命,要求我们从对学生、对家庭、对国家、对民族命运负责的高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义重于利”,不能因为小利而牺牲良心和正义、道义,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被名利所羁绊。我们有追求正当权益的权利,但不能给自己的正当权益“扩权”,更不能为了自己所谓的正当权益而不顾大局、牺牲伤害学校、学生和他人的合法正当权益。比如,因对权益不满而工作不负责,因追求个人利益而绑架学生利益,因个人的不满而伤害学校的和谐和稳定。不能因自己的小利受到伤害而伤害他人的自尊,伤害他人的感情,伤害学校的平安稳定。感情、亲情、友谊、责任、事业等都要比金钱更重要得多。吃亏就是福,为了追求一时的小利可能会失去长远的大利,而失去一时的小利可能会收获大义。你的大度、你的宽容、你的重情义轻名利,能让你收获更多的利益、金钱,甚至更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尊重、赞美和敬仰,那就是感情、友谊和快乐!我们要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回报不一定是金钱、名利,可能是更有价值的东西:尊重、赞美、感情、友谊。回报也不是即刻回报可能是长远的回报。如为学生辅导补差,这是教师的责任,不仅不能拒绝,还要积极主动,但一旦有偿家教就变成了利益的交易,也许您有“按劳取酬”的借口,但您却失去了责任、情感、友谊和尊重。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文化、道德和修养。学生欢迎你、家长尊重你、社会肯定你、同事钦佩你、领导赞赏你,不仅仅是因为你有渊博的知识,不仅仅是因为你有很强的教学能力,更在于因为你做人做得好,是因为你有道德、有修养、有文化、有魅力。你的一言一行,也许朴素低调、朴实无华,但却可能魅力无尽,能深深地吸引着他人,感染着他人,激励着他人,鼓舞着他人。

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荣誉观,要确立“先进光荣,落后可耻”的观念。

要发扬“不畏艰难,争当一流,领先发展,追求卓越”的精神,事事争创一流,人人争当楷模,个个争当先进,把争创最优秀的工作业绩、培育最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争当一流,追求卓越,需要我们埋头苦干,需要我们静心学习,悉心钻研,需要我们全心投入,全力而为,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感情,作出更多的牺牲与奉献。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充实,也一定会享受到荣誉给你带来的兴奋和激动,安宁和甜蜜,温馨和愉悦。马虎应付、不求上进、满足现状、不刻苦、不钻研、不谦虚,以自我为中心,贪图安逸与享受,怕苦、怕难、怕担当,很轻松但很无聊,也是作为教师的耻辱,一定会遭受到良心的谴责,最终会因为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而懊悔。

四、教师要深刻理解、牢固确立科学的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并且要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使其成为一种习惯与自然。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不当的甚至粗鲁、野蛮的极端的教育行为,如严厉训斥、恶言相对、谩骂脏话、体罚(包括变相体罚)以及其他污辱学生人格、中伤学生心灵、打击学生尊严的行为,看似是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教育能力不足,其实是教师的观念与思想问题,是缺乏正确的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体现。

教师观归纳为:(1)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财富,教师的师德、师能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2)教师是育人的导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导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3)教师本身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其思想、修养、眼界、胸怀、个性、品行、情感等无不感染着学生。(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者。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5)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观问题实质上是对教师角色与作用的定位问题,科学的教师观显然对我们如何做个优秀教师是有启发和指导作用的。按照这样一种教师观,教师职业是光荣的,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做一个优秀教师是艰难的。

学生观:(1)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与教师一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师生人格是平等的,学生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得到鼓励,渴望得到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指导和激励。这就要求我们要平等对待学生,不能打骂、训斥、羞辱、体罚学生,不能时时事事高于学生之上,要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需求。(2)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天然存在的,学生之间也一样,可能是学习习惯,也可能是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差异,但学生是发展变化的人,是成长中的人,尽管他们之间有差异,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都会有光明的前途。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心理宽容度,学生暂时的落后不等于永远的落后,只要我们教育有方,发现并激发其潜能,学生就能取得进步。(3)人总是会犯错误的,学生也一样,成长阶段犯错是难免的。我们既要对学生的当前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身负责,因此,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既要严格教育,也要适度宽容,相信他们能改正错误,并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教育实践中既要管教也要宽容。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多一份指导;少一点苛刻,多一点宽容。(4)学生是有不同个性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各不相同,需要我们要正视,要把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当成资源来开发,而非压制和扼杀。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支持,要实行多元评价,不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鼓励支持学生发展个性特长。(5)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学生幸福生活的全部,对于学生的幸福生活和终身快乐来讲,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不要以成绩作为评价好学生的唯一依据,善待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6)学生是有一定处事与学习能力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有一定是非观念,有一定的处事能力,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己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要相信孩子的思想,要求我们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的,相信学生内心世界是美丽的,是有爱的,相信学生是渴望进步与成功的”,有了这样的思想和认识,我们就不会什么都包办代替,而是尽可能为学生发展留有足够的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各种展示和锻炼才能的机会,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欣赏、指导、帮助,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在于依赖,教师教育最大的失误在于包办。”这里的学习不仅指学科还包括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科学习。(7)初中学生心智尚未健全,心理较为脆弱,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怕苦畏难,耐挫力弱,心理素质差。我们在磨炼他们意志、培养他们耐挫能力的同时要细心呵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教师工作要做到六“化”、十三“更”、六“播种”。

六“化”是:(1)学习要经常化。让学习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我们要强化学习意识。如部分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精深,要加强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要反复读教材,每读一次都应有新的收获,达到对教学内容的精深理解、透彻理解、融汇贯通,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和体系。过去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现在知识爆炸时代,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泓泉水,而且是活泉水,否则难以达到融会贯通,挥洒自如,得心应手的境界。(2)质疑反思要常态化。要让质疑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在质疑中挑战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挑战我们传统的理解,挑战我们自以为是的传统做法。(3)研究要深入化。不能浮于表面,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要能把握教学内容的精神实质,把握知识的体系和内在联系,把握教育的规律。(4)行动要勤朴化。勤,勤奋,不怕苦,愿受累,肯吃苦,不惧苦畏难;朴,朴实,踏实,重实效轻形式,不耍花样,不搞形式主义,不哗众取宠。(5)过程要精细化。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做精简单事就是不简单,做细平凡事就是不平凡。在工作中要做精简单事,做细平凡事,力争把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做到精致。反对粗心毛糙,得过且过,不做马大哈,不因不精细而给工作造成损失。(6)管理民主化。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讲规范与尊重,讲平等与宽容,讲公正与公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十三“更”是:学习更努力,理念更先进,内涵更丰富,思路更清晰,眼界更开阔,胸襟更宽广,师德更高尚,爱心更纯洁,工作更勤奋,业务更扎实,能力更提升,细节更精致,业绩更优秀。

六“播种”是:播种智慧,播种温暖,播种友情,播种阳光,播种形象,播种希望。在学生的心灵上撒下这些种子,还要精心培育,悉心呵护,让它们茁壮成长。

 

                                      20113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