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力量与生命 外国雕塑赏析(心理渗透美术学科)
发布时间:2011-06-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湖塘实验中学           钟毅

 

一、        教材分析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作品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各不相同。它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的珠宝。雕塑艺术是伴随着制造工具而发生的,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雕塑从3万多年前就开始步入理性的光辉,至古希腊、罗马时期更是将这种精神发展到极致。另经中世纪神的光辉、文艺复兴人的精神、马洛克“畸形的珍珠”、洛可可繁杂细腻之后的外国雕塑进入多性格、多角度的现代,后现代时期,风格异彩纷呈。雕塑的创造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二、教学目标

1、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西方雕塑发展的脉络和各个时期雕塑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了解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

2、欣赏,使学生理解雕塑的艺术语言,并使学生领悟到雕塑对人的情感、思想的影响。

3、通过欣赏外国雕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重点

1、外国雕塑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2、了解各个时期雕塑风格形成的原因与条件,领悟其美感特征。

四、教学难点

1、不同时期的雕塑艺术特色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对现代雕塑的正确认识与欣赏。

五.教学过程

1、设疑导入:

出示一块大理石。

问: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

师小结: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大卫)

2、合作探究

A媒体展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请学生分析两幅作品。

重点:前者单纯、明快、极富雕塑的体量感。可能是史前人灯对女性的一种崇拜,也可能是史前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祈祷,有一种生命的张力。后者庄重、妩媚,“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B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示:《摩西像》。

请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作品。

重点:人文主义,颂扬人的智慧和精神。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一次著名的运动,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特点。米开朗基罗的出现,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用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

C18-19世纪作品:《伏尔泰坐像》《巴尔扎克像》。

请学生比较分析两幅作品地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

重点:《伏尔泰坐像》通过眼神的刻画体现哲学家的智慧。《巴尔扎克像》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

D 20世纪初期作品赏析。《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

请学生从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

重点:前者粗犷、奔放、具有现代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后者:象征性。

    E现代派作品赏析。《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马》;《吻》。

重点:分析现代派雕塑的特点。

F雕塑与城市环境。《高速》、《衣夹》。

重点:雕塑对环境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3、体验感悟阶段。

A你能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感受到生命的张力吗?

B 罗丹是一位天才的雕塑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4、归纳巩固阶段。

A为什么说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B,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

5拓展:就“雕塑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