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有一支以校长、中层干部、团队负责人、班主任和政治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并且不断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派老师外出学习,聘请教育专家和教授为老师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校长顾志平引领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科学研究,他亲自主持《初中生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这个课题被江苏省心理学会确认为江苏省心理科学研究的规划课题,他还主持编写《心理自助餐》一书(已出版发行)。这本书被列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选修材料,获中国心理学会“优秀著作奖”。
学校不但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接受学生咨询,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而且,还开设“心理自助厅”。“心理自助厅”配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光盘,学生可以用电脑播放,还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纸、杂志和图书,还有学生互相交流、与老师交流心理健康问题的沙龙,使学生产生“免疫力”。
在学科教育中潜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不怕困难、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乐趣、生活的意义。内涵丰富的语文课堂,竞技激烈的体育教学,操作严谨的科学实验,音乐,美术、微机等课,都要求通过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各年级的质量分析会、学生大会都列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考试前开心理辅导专题会,考试后对学生从心理角度分析成败得失。这样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得以延伸扩大,并取得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学校建立并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司法专业人员来校作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告等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让家长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从心理咨询室走向课堂,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从少数特殊对象走向全体学生,从部分教师参与到全体教师的热情投入,从单纯的心理障碍疏导走向了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从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到主动地自主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