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自我探索——我是谁
发布时间:2011-06-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湖塘实验中学

                          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杨洋

教学设计理念  

认识自我是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必须面对并认真解答的问题。能否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客观而恰当的评价,对其能否接纳自我,形成良好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正处于发育中,性格不稳定,可塑性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我具有片面性,具有自卑感,好奇心强。故设计一些认识自我的活动,使认识自我进一步的深入、全面。通过赞美他人的优点,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利用团体动力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能够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

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认识自我的内容、途径。

2.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我的认识的差异,从而学会更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3.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思考“我是个怎样的人”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打破“自我中心”主义,学会客观地评价自我。

教学难点:如何让枯燥的自我反省生动活泼起来,学生能够在欢乐中进行体验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游戏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

六、教学过程

导入——分析两则材料

材料一:1998年刘立早以高分被浙江大学化工系录取,后来又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化工系进行硕博连读。这本是件好事,但是问题就在于,他并不喜欢化工专业。研究生第一学期下来,他做了一个惊人的选择:放弃现在所学的专业,回高中复读,重新参加普通高考。

材料二:最近,北京海淀区教育考试培训中心校长张绮芳接连遇到新鲜事。几天时间内,近10位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大学生找上门来要求复读。其中,多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南开大学等应届考生心仪的名校,好几个已经读到大三。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刘立早说,当时浙江大学考研可以选择的专业,都不是自己喜欢的,那时他就有了一种朦胧的感觉,觉得自己应该投身建筑专业。“还是因为对清华的崇拜,加上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我还是选择了去清华,但专业还是不理想。”带着莫名的遗憾,刘立早踏进了清华园。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导师把博士毕业论文题目交给刘立早,“我一下傻了我用5年的时间要苦苦证明的,竟是一个我认为毫无用处的东西。” 刘立早开始了痛苦的思索:我到底该做什么?这就是我毕生追求的东西吗?刘立早说,他仔细地分析了自己,在所有的科目中,他的数学一直是弱项;但形象思维则很强,小时候学习书法、画画,都得过国家级奖。“我觉得一直萦绕脑际的那个想法开始清晰,我应该学那种和工科、文科、文学、艺术、绘画结合的学科,我是那样的料!” 于是,他下决心退学,参加高考,考进清华建筑系。 

我们都学过一首古诗——题西林壁所以我们也常说“旁观者清,当局着迷”,看来要认识自己真是不容易。那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揭开自我的庐山真面目,更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自我。

二、活动一——我的手印

画上自己的手印,先看自己的,再和同桌交换,相同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来认识独一无二的自己呢?

三、写“我眼中的自己”

我是怎样的呢?我是_______;我是_______。

  生理自我:身高、体重、外貌、性别等。

  心理自我:气质、性格、智力、兴趣、需要、价值观、情绪、意志品质等。

  社会自我:角色、地位、职业等。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要求不出现自己名字。内容包括外貌、个性、才能、兴趣爱好、人际交往、学习、人生理想、长处、缺点等,如果可以,还可附上你的自画像。想一想:我到底是怎样的,有什么特质?

猜一猜 找一找

每人拿一张纸片,签上自己的名字,走下来,负责找到其主人,不许一个个问过去。看看别人是否认同,是不是真实的自己呢?

等学生找到以后,问:

拿到1张,并且确定是自己的举手,你为什么确定是他的?

拿到不属于自己的举手,把不属于自己的读一下,你觉得哪些跟你还真的类似?给你的人为什么给他?

没拿到自己的举手,一张都没有的举手,“写的不大像”。

知识补充:心理学上的“乔哈里窗”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人的自我呈现四个层次。

每个人都像是一栋拥有四个房间的屋子。第一个房间是外人和自己都看得到的,第二个房间是因为本性隐藏起来不肯公诸于世的,也就是只有自己能看到的房间,第三个是别人看得到而我们自己却毫无知晓的,也就是我们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了,第四个呢,则是神秘莫测的,属于我们的无意识或潜意识。

在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中,只有两个层次:开放层次和隐藏层次。个体有意识、有选择地决定哪些让别人知道,哪些不让别人知道。如果我们更多地表露自我,隐藏层次就会缩小,开放层次就会增大。(对不同的人,开放层次不同,有人了解你90%,有人了解你50%)

在同我们交往对象的意识中,也只有两个层次:开放层次和盲点层次。他们可以选择是否告诉我们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如果他们更多地同我们交流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反馈),那么盲点层次自然缩小,开放层次自然扩大。(问同学对你的看法,有人含糊,有人详细)

为什么我们对别人给我们的评价有如此多的感受?有些我们彼此开放了,所以我们会觉得对方很了解我们;有些因为我们的自我隐藏而使得别人对我们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所以产生了误解;还有一些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盲点层次存在,因而对自己认识不清。

所以,对别人的评价我们应客观看待,对于正确、有益的建议我们要虚心的接受,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但也不应盲从别人的意见而失去了自我。

五、如何更好的认识自己?

1、善于剖析、反省自己  孔子:吾日三省我身。

2、以人为镜,收集别人的意见  唐太宗: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3、以实践活动为镜  中国有句古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六、悦纳自我,完善自我

不断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一起来说:我很重要

毕淑敏《我很重要》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分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 
    我很重要。

结语:在人生的历程中,认识自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一门很深的人生哲学。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只是对认识自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要想全面清晰的认识自己,可能还需要花费更多更长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希望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使自我意识朝着更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课后总结: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自我意识形成并完善的重要阶段。艾里克森发展心理学理论指出,人的一生有八个重要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任务,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完成自我意识的整合和统一。本节课让学生在好奇、轻松、和谐、积极的活动氛围中形成意识的同一和个性良好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本课从两则启示导入,以悬念引起学生的神秘感、惊奇激发动机,产生轻松愉快的气氛并引出课题我是谁。

通过描手型来认识自我的独特性,手、脸是自己最好的代表,手指有长短,人有优缺点,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

“猜猜是谁”使活动达到高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对自我认识作一个澄清。

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认识他人的活动中,使学生听到他人对自己最真实的评价,再让学生谈自己感受,这有利于让学生将自我认识和别人评价进行比较内化,使学生形成和谐统一的自我意识,强化了优点,也接纳了缺点,激发了学生完善自我的愿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