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声社团”,呵护蓓蕾成长
“晓声”文学社,创建于2002年。其用意,在于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著名乡土文学作家高晓声的写作特色。每年,文学社在吸收新成员后,都要组织学习高晓声的文学作品。“晓声”文学社自创建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参观高晓声故居、花木市场、知名企业,游览沙家浜、周庄、淹城野生动物园。十年来,文学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学社社员,他们先后在全国以及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达数百篇,共出版了32期《晓声》杂志。“晓声文学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文学社”、全国“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成为全国文学社研究中心的团体会员单位。学校以“晓声”命名的社团共有20多个,这些社团全部由学生自行组织,学生们积极协调各方人员,能够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有临时性的为灾区或者身边有困难的人进行的募捐活动,也有社团自身进行的常规主题活动;有到敬老院服务老人的小规模行动,也有组织艺术节等全校性的大规模活动。在一个个社团的组织引领下,一批批志愿者、一个个艺术爱好者都获得了长足进步。
“晓声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晓声共读”,家校同享书韵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给孩子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学校推出了“晓声共读”活动。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情意品质的提高,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佳发展,同时透过阅读,让更多的父母,能投身于培养子女阅读兴趣的教育中来,让每一个家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每学期初,“晓声项目工作室”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家庭教育实际情况商定每学期“共读”主题,再以年级为单位确定重点内容。每期“晓声共读”,学校都会将有针对性和教育性的优秀文章进行刊印,人手一份,动员并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思考、感悟。2012年上半年的主题是“友爱互助”,围绕这一主题,初一组织阅读了《妈妈的脊梁》,初二组织阅读了《拒绝冷漠》,初三组织阅读了《唤醒沉睡的心》。老师根据主题,精心选择富有哲理、实例生动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带回家中,与家长一起阅读、思考和交流,并鼓励学生和家长结合实际,撰写读后感悟。 “家校共读”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至今已开展了32期,参加的家长达9万多人次。学校择优在家长会上交流,并刊登在各年级部的《工作简报》上,表扬积极参与的家长。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晓声共读”活动已形成制度,已成为家校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思想情感的重要渠道,对优化家庭文化环境、凝聚家庭教育力量,对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窗外晓声”,关注天下大事
湖塘实验中学是全日制寄宿学校,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学科内外,促进学生能力的整体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009年12月湖塘实验中学成立了“窗外晓声”俱乐部。俱乐部利用每周周日晚上的时间开展活动,每周确定1-2个主题,由政教处牵头的4位老师给参加俱乐部的学生进行时政拓展,与学生一起讨论当前发生在国内、国外的新闻事件。“窗外晓声”成立半年多来,俱乐部成员一起了解和探讨了“沈浩书记及小岗村”、“海地地震及海地维和”、“索马里海盗及索马里问题”、“智利地震及国际救援”、“回顾新世纪头10年”、“中国两会”等。俱乐部还拥有自己的电视台。每期节目都有学生主持,朴实的语言,生动的画面,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晓声”文化就在身边。学生们利用手中的DV,记录下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拍摄的DV近几年来在全国和地方屡获大奖。自2001年起,学校每年举办“晓声艺术节”,给全体师生一个展现艺术魅力舞台。学校电视台记录了一个个精彩的场面,让所有学生享受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曾经获得常州市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一等奖的群舞《梦萦军魂》,扬琴独奏《天山诗画》,古筝、扬琴重奏《瑶族舞曲》等节目成为学校电视台播放的经典节目。
一所学校凭什么吸引学生?湖塘实验中学窗里窗外的“晓声”风景,可以作为答案之一。
(湖塘实验中学 周 星 撰稿) (此文发于2012年8月4日《武进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