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一行六人在潘校长的带领下,踏上了去宜兴、洋思求经的旅程。随着车行山间,窗外绿树苍翠,偶尔从绿阴中露出点点红果,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三天时间,参观了两所学校,聆听了五场报告,观摩了三堂优质课,收获颇多。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从“教”的层面向“学”的层面不断推进,涌现出不少领先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学校,宜兴实验中学、泰兴洋思中学、滨州市清怡中学就是众多优秀学校中的代表。宜兴市实验中学,坚持开展“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该研究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于切实落实课程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该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尝试学案为依托,以纲要培养为抓手,以教材知识为例子,以变式训练为主线,以思维方式为核心”的课堂教学风格。围绕该总课题,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如语文教学运用“查、读、品、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效果较好。泰兴洋思中学闻名已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曾风靡大江南北。今天,在课改形势发展的今天,他们也给予了已有经验新的内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滨州市清怡中学,在王敏勤教授的指导和扶植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于课堂模式创新,倾心于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独具特色、效果显著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科学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具体而言,课堂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即“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拨,质疑问难;盘点收获,拓展提升;达标测试,巩固提高”的高效课堂模式,效果较好。
另外,我们还聆听了多位专家的报告,天津教科院的王敏勤教授和国家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应俊峰教授的报告,特别是应俊峰教授的报告,从宏观的角度,引用中西方不同的理念谈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颇多启发。同时,我们还观摩了语、数、外三门学科“同课异构”的各三堂公开课。同一教材,执权者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呈现出不同的教学设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宜兴之行,我们在收获的同进,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品牌建设,需要特色,学校发展的魅力,离不开特色发展的道路。如何打造我们的特色,特别是在创建我们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觉得需要有高层专家的引领。山东清怡中学在创造特色的过程中,离不开王敏勤教授的指导;宜兴实验中学的发展过程中,也缺不了王教授的指导。我们觉得,专家的作用,既是理论上加以提升包装,更可以发展他们自身影响力,向外界推介学校的经验,以取得魅力四射的效果。
其次,走特色发展之路,我们还需做很多工作,特别是从细微处着手,例如宜兴实验中学的“体育超市”,人人参与,依自身的兴趣设定项目,效果很好,再如山东清怡中学品德教育工作丰富多彩,特别是采用班干部培训,来提升班干部工作的能力,举措扎实。所有这些,启迪我们,需从学生发展的高度,围绕品牌建设,想方设法,闯出一片新天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