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辽宁盘锦举行的中语会“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和实验”观摩研讨会暨首批实验学校结题现场会中,我校的“走进社会”创新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经评审鉴定后,准予结题。我校的课题研究成果《晓声》杂志、《湖塘实验初中》报和语文校本课程《分类口头表达》在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获得中语会专家组和其他与会课题组的高度评价。我校课题顾问、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姚景文老师在与会期间还和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首都师大教授陈金明教授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在交谈中,陈教授高度评价了我校晓声文学社的活动和文学社的《晓声》杂志,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早在2002年,我校语文学科部就对创新写作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并最终确立了“走进社会”这一课题,并在学科内部进行了首次课题研究的分工,整理并学习了大量的关于创新写作的理论知识,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和理论上作好了充足的准备。而江苏省特级教师姚景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对我们的指导则是又一个重要条件,在各项条件成熟之后,我校就开始积极申报参加中语会“十五”重点研究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项目,设立“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基地,终于在2003年3月通过了专家组的考核,同意我校成为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单位。
在获得了中语会的批复之后,课题组长徐文明就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各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通过经常性的课题沙龙活动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使课题研究真正的走进了学生的生活,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教师们把自己的体会写进了工作汇报中,许多优秀的论文在2003年12月山东沾化举行的课题活动中获得了评委们的好评,同时在那次观摩研讨会上,我校特级教师姚景文老师还担任了示范课的评委,我校的课题成果在阶段性科研成果展示中荣获一等奖。这是对我校课题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在荣誉面前,课题组的老师们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在两个实验班的作文教学教学中,大胆改革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带领学生参观江苏省最大的装饰市场——湖塘装饰城;瞻仰常州三杰的故居;追寻著名诗人苏东坡逝世地——东坡公园;考察春秋遗址——淹城……学生每到一处,都会感慨世界的奇妙,自然之伟大,社会之精彩,由景生情,触物感怀,写下了一篇又一篇令人赞叹的佳作,并发表在各级报刊上。除了在实验班进行大胆改革之外,我校还成立了“晓声”文学社,建立了自己的小记者队伍,组织文学社的学生们外出采风,组织小记者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更大的进步。在2004年6月参加的第五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校有一名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三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十六名同学获得优秀奖,学校获得了“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老师们也在不断的总结与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20位教师的论文在评比中获得了全国中语会科研论文一、二等奖。
2004年7月,在山东省胶州举行的观摩研讨暨阶段性检查评估总结大会上,我校以高标准通过了课题组的评估鉴定,我校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中语会课题先进实验学校”,我校顾志平校长被评为“优秀校长”,课题组长徐文明被评为“优秀课题组长”。
在这一系列荣誉面前,课题组的老师们想的是如何能够做得更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用理论加以指导和贯穿,把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不断总结完善,在2005年5月前,顺利的完成了本课题的实验报告,以论文、学生作文集、《湖塘实验初中》报、《晓声》杂志等作为实验成果,通过了中语会专家组的评审鉴定。
这一课题的顺利结题,为我校的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结题后,创新作文的教学和研究并没有终止,另一个“三分语文课时制”的课题研究,将把作文教学改革推向又一高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