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3月15日 裴赟娥
生物学科部内教师关系融洽,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科工作氛围,教师之间密切交流与合作,教学研讨气氛浓厚,同时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和学科部发展规划,以教师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为中心,以立足课堂为根本,以学科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以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提升学科关键能力为重点,创建学科教学特色,促进学科发展。
一、学科教学
(一)落实学校自主学习型课堂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各项教学规范。
认真执行教师教学常规,学习并落实《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22条》,加强对学科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质量的管理。
通过集体备课对教学过程进行提前干预。集体备课时组织成员讨论教学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对自主学习型课堂中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进行改进和优化。要求学科部教师备课本上要有明确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时间规划和设计意图。课堂上紧抓教学目标,坚守“时间保障”和“当堂检测”两条底线,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予以有意义的指导。课后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并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改进。
(二)确定本学科的教改重点,创建本学科的教学特色。
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过程看作是探究的过程。选择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确定探究教学的基本环节,明确探究活动的重点,切实把握探究教学的精神实质,从动态上去把握探究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充分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自主获得知识。
加强实验教学。一是加强生物实验室建设,按照生物课程标准中应做实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配齐配足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和设备。与此同时做好实验仪器的清洁和维护工作,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寻找实验替代品,解决部分实验用具和材料问题,降低实验成本。二是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水平,教师应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特点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开足开好生物学实验。保证数量,提升质量,研究实验教学策略,注意针对操作技能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探究性实验、设计制作实验等不同类型的实验,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
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以“研”促学。根据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安排,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并积极参与该课程的组织和指导。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结合生物课程学习的相关内容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是对生物课程学习的拓展与提升。生物学教学中融合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习得生物学知识,形成积极地科学态度、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以“研”促学的目的。
(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其他举措。
对于一些难以在课堂上直接呈现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预先进行实验并录制好视频,通过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演示。相比网上下载的实验视频,更加具有真实感,学生的代入感更强,对于感兴趣课后要去操作的同学也更具指导意义。利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渗透探索生命的方法。教师精心设计与生物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课程内容或探究主题,内容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过程中给予细致地指导,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优化学习成效的检测评价,不断提高学习检测评价的质量和水平。在内容上注意基础性学习与拓展性学习相结合,重在依据学习目标的基础性学习的检测评价,适当包含一些旨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拓展性检测评价。方法上采用课时检测(课堂当堂检测)、单元检测和期末检测等形式进行。课时检测当堂完成,主要依托练习册《学习与评价》,教师适量选取题目,重在基础知识的巩固提升。单元检测在一单元的学习完成后进行,由组内教师轮流组卷,重基础、注提升。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又能及时了解学习成效,诊断一阶段的教学问题。
二、教学研究
基于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困惑,本学期学科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背景资料应用的方法性研究》这一项目研究。我们的项目研究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针对项目研究中提出的问题,拟订了项目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研究有序进行。项目组每个成员开设了一节指向本项目的研究课,课后积极反思、研讨,并形成过程性资料,撰写一篇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或读书报告等。每月开展一次研讨活动,项目组成员汇报研究进展,问题与困惑,及时交流解决。在这基础上,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研究活动,规范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
到目前为止,我们初步建立了背景资料资源库。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在背景资料的选择和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将相关生物学背景材料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20年10月下旬通过了中期评估。
目前我们还在申报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单元教学的策略研究,争取能通过审核并立项。
三、成员专业成长
(一)集体备课时注重日常教学问题的研究
要求学科部教师先认真钻研教材,在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等的基础上,参与集体交流,在讨论中整理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开展如同课异构、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交流、基于成功案例的经验共享等不同形式的研讨,每位教师注意积累日常教学中的问题,研讨时提出问题,依靠集体的力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尝试将个人发展规划分解成“小目标”,寻找专业发展的增长点
整理个人从教以来的业务成就,进行优劣势分析,制定三年发展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分解成如“开一节公开课”、“命制一份试题”、“听一次讲座”、“读一本书”等常态小目标,让专业增长清晰可见,不断激励成员努力前进。
(三)加强学科资源建设——智慧碰撞,资源共享
利用FTP作为资源存储和共享平台,加强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将资源分门别类上传至学科部公共FTP,由专人负责分类和整理。教师在使用资源库资源时,如若改进,及时更新。以“实用、有效”为原则,已初步建立学科资源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缩小教师间的差距,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增强学科部凝聚力。
四、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目前生物学科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科研效益偏低,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产量低。教师未能将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还需加强理论学习,并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及时回顾反思,发现问题与闪光点,及时整理成文。另外,还需加强“五级梯队”建设。各位学科部成员对照相关标准与要求,及时“查漏补缺”,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生物学科部不是最优秀的,本着”勤学、善思、细研、实干"的准则,再接再厉,它会是更好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