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9日 庄志凯
敬爱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感谢学校给予我宝贵的机会在这里谈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这两年多时间里的感悟体会。我认为这段成长之旅可以用三种气来概括总结:充满热情的朝气,永不言败的勇气和厚积薄发的底气。
一、充满热情的朝气
青年教师有活力,有热情,但刚踏上讲台时,缺乏实际教学经验,我的内心是非常慌张的。好在学校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为了增加课堂的信息化和多元化,学校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多样的校本培训,如上学期结束时,我作为宣传组的成员聆听了摄影大咖的讲座,了解了许多拍摄照片的专业知识,收获颇丰。为了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开展各种赛课活动,让我们青年教师上汇报课、过关课、“每周一课”,反复听课、评课、磨课等,过程是痛苦的,但收获是值得的。学校还积极开展“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激发我们的教学科研动力和创新欲望。这两年半里,朱蕾老师和刘淑虹老师作为我的师傅时刻帮助着我,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经验。此外我还加入了陈静老师的“陌上花开”工作室,在陈老师的带领下,与工作室的伙伴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着。每周三上午的集体备课活动,英语组的同仁们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碰撞思维,分享智慧。这帮助了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抓住重难点,快速成长。以上列举的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都是宝贵的锻炼机会,只有抓住机会,展现自我,不断奋发和进取我们才能用热情和朝气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二、永不言败的勇气
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我也逐渐体会到当老师的不易,因为做一名教师不仅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在当前教育的大环境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往往根据分数对老师进行评价,所以老师们会承受一些来自分数的教学精神压力。尤其是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由于能力经验多方面因素,压力会更大些。所以这需要我们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每次年级部开质量分析会,面对详尽的数据,我会找差距,明得失,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挑战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遇到感到困惑的问题、遇到难以处理的烦恼,我经常暗示自己不要轻易气馁,学会换一种角度去理解、换一种方式去处理,换一种心态去接受,这样才有勇气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与学生相处更融洽,才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与同事,与家长的关系,这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三、厚积薄发的底气
教师要立稳讲台离不开对教材的研究。对于教材,应该有钻进去的力量,又要有飞出来的底气。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没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没有厚实的底蕴,与学生一起分享课堂收获将是一句空话。其次要研究教法。把教学研究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多听别人的课,多请别人听自己的课,开展互相学习和研讨。在课堂教学上要有竞争意识,不甘落后,抓住一切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机会。三是要研究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家庭文化素养如何……俗话说:“要想给人一勺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话既道出了专业基础本身的重要性,又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时时充电,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学习途径是很多的。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学习,可以向身边的同事学习,甚至还可以向学生学习。提高自身的涵养才能保证桶中的水永不枯竭。
时间真快,转眼间第一届学生已经来到了最后的冲刺关头,很高兴和两个班的学生一起度过了两年半的学习时光,我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努力,一起进步。我常在想,人生有多少个三年?面对初三这一关键节点,我告诉自己,也许我的教学可以重来,但是学生的中考只有一次,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我深知时间可贵,因此我会从自己做起,认真备课,踏实上好每一节课,落实好学校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充分利用好自主学习时间,及时整理教学案,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我会有重点的进行提优补差,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英语偏科的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平时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努力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实现从指责到指导、从监督到陪伴、从服从到服务、从瞪着眼到笑开颜的身份转换。此外我还会积极配合年级部和两位班主任的各项安排,争创佳绩。在学校2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有必要不断努力,为学校的持续高位发展添砖加瓦,贡献我们的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