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学的深入以及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越来越认识到一件事情,要想学生取得进步,光靠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辅导方法,保证教学的一致性,使家长逐渐成为“教”的主体。要想和家长达成一致的想法,并且很好地践行下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进行沟通,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呢?
首先要勤于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通过家访、微信、电话等各种形式,全方位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兴趣爱好、习惯等,提高沟通的时效性。尤其是家访,可以和家长孩子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同时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环境,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我认为在与家长沟通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理性沟通。沟通时注意斟酌语言,措辞有分寸。同时沟通也要讲究技巧,找准话题,顺利切入,平等交流,不卑不亢。
最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比如趁家长会的时候让家长走进课堂,看看孩子的课桌里书籍资料是否摆放整齐,做过讲过的习题是否认真订正等,从侧面来了解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当然,面对不同层次(文化水平,性格,家庭条件等)的家长,我们也要适时转变沟通的方式: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可以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包括优点及缺点,并针对缺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也要征求家长的意见,综合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与家长一起解决好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健康成长。
2、对于溺爱型家长,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适度的表扬后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不仅尊重了家长对自己孩子感情,也能使家长从心理上接纳意见。指出学生的不足后,恳切的指出溺爱对孩子的危害,耐心、热情地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做到切实反应孩子情况,不可隐瞒。
3、对于放任不管型家长,要多报喜、少报忧,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是有前途的,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与期望,使他们积极参与孩子的各种活动,这种家长相对是比较少的。
与家长沟通的话,首先要对家长有一些了解,同时了解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知道这个家长什么工作、文化水平、素质及修养、对学生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样会更容易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