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家长怼老师的视频层出不穷,还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共鸣,家长的抱怨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家长认为老师只会叫家长教育孩子,把教育任务扔给了家长。其实,我们做老师的都知道,我们怎么可能在学校不管不教育孩子,只叫家长教育呢?所以,我不禁思考,也许会出现这样的网络视频,也许就是家校交流的缺失或者说是一种沟通艺术的缺失导致的误解吧。只有沟通,老师才能知道家长在家辅导的无助,家长才能知道老师在校教学的无奈,如果每一次沟通都能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一定不会将矛盾激化到这个地步吧!
做班主任四年半,之前的一届学生中途接班,可说是让我焦头烂额,常抱怨学生的调皮和家长的不作为,也由于当初自己的经验不足,导致每次见家长都收效甚微,以至于我都不敢再与家长沟通。于是,带这一届学生之前,我对每位家长的工作、文化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期待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平时与学生的沟通及家长在微信群中的态度等将家长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第一类有教养的家长;第二类溺爱型家长;第三类放任不管型家长。与有教养的家长沟通,我会如实汇报孩子情况,对孩子的缺点直接给出纠正方法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并及时互相汇报情况。对于溺爱型家长,我一般多讲优点少讲缺点,先表扬和批评,从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说服家长配合老师工作。对放任不管型家长,少报忧才能让家长不放弃自己的孩子,学会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逐渐开始管孩子。
总之,对任何一类家长,我认为沟通的前提就是换位思考,立足一切为了孩子发展,将老师对他们孩子的教育与付出用各种方式让他们看到,学会示弱,让他们觉得老师找他们管孩子不是将教育任务转嫁给家长,而是寻求他们的帮助,帮助的对象就是他们的孩子。这样,相信任何一位爱孩子的家长是不会拒绝与老师的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