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由生物学科部裴赟娥和黄杨老师具体负责开发和实施。可供初一年级学生选修。
一、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生物,研究身边的生物,帮助学生获得有关校园植物的种类及形态结构,进一步学习植物的生活习性、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练习使用一般的科学方法:观察、调查、分析、探究、实验等,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感受校园植物种类的丰富和环境的整洁优美,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和自豪感;提高爱护植物、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安排18课时的内容:
1.认识校园植物:校园植物形态观察;了解校园植物特点并熟悉其分布,感受校园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6课时)
2.让植物“开口说话”:描述一种校园植物的生物学分类、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结合照片、图画等图文并茂设计制作自己最爱植物的“身份证”。(3课时)
3.制作树叶贴画和种子贴画:采集、收集校园植物的叶片或种子,制作树叶贴画和种子贴画。(2课时)
4.校园植物标本制作:并学习植物标本制作方法,采集并制作植物标本。(2课时)
5.校园植物价值:探究植物的环保价值、植物与健康生活的关系。(3课时)
6.爱护校园我先行:设计并制作“爱护校园植物、爱校护校”的宣传标语,展示评比。(2课时)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将按照学校《课程建设纲要》提出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联系校园植物现状,开展观察、调查、分析、探究、实验等相关活动。
四、学习评价
本课程将按照学校《课程建设纲要》提出的要求认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效进行总结评价。根据本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期结束时,结合学生平时的相关作品,每位学生撰写一篇《校园植物考察记》,作为学习评价的依据,以考察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督促学生的学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