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首页>>课程教学>>校本课程>>文章内容
数学语言
发布时间:2018-09-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玉姣

本课程由数学学科部蒋超等老师负责开发与实施,可供初二年级学生选修。

一、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语言的特点及分类,在具体的问题中能熟练的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转化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各种语言的优越性,能灵活的运用三种语言解决综合性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掌握好数学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共设计18课时的教学内容。

1.认识数学语言:介绍数学语言的特点及分类,知道常用数学语言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1课时)

2.代数中的数学语言:

1)文字语言:包括定义、命题、定理、公式等。(2课时)

2)图形语言:包括丰富的图形世界,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3课时)

3)符号语言:包括实数,二次根式,分式,一次函数等。(3课时)

3.几何中的数学语言

1)文字语言: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等。(3课时)

2)图形语言: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等。(3课时)

3)符号语言:包括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平行四边形的证明等。(3课时)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将按照学校《课程建设纲要》提出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

四、学习评价

本课程将按照学校《课程建设纲要》提出的要求认真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成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竞赛、评比、书面测试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相关评价表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