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由语文学科部张铃老师负责开发与实施,可供初一年级学生选修使用。
一、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朗诵的含义和价值,掌握朗诵的语言特点和连停、语气、重音、节奏等表达技巧。
2.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朗诵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3.通过朗诵的学习和练习,引领学生感受汉语的文化底蕴和语言之美,领略经典美文的思想价值和语言艺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安排18课时的内容:
1.朗诵特点和价值。朗诵的含义、要素和特点,朗诵与朗读、说话、阅读、演讲的区别;朗诵的艺术价值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欣赏朗诵节目。(2课时)
2.朗诵内容把握。正确把握作品的主题、体裁和语言特色,理解作品的结构、内容,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分析1—2篇经典美文。(2课时)
3.朗诵语音与语调。朗诵时的语言要求,重音轻音、音色音调和语速节奏(3课时)
4.朗诵停顿与连接。朗诵中停顿与连接的含义、分类、意义和技巧。(2课时)
5.朗诵精神与气息。朗诵时精神状态和情绪调控的意义和方法,气息控制的意义和技巧(2课时)
6.朗诵的表情与身姿。朗诵时表情、身姿、着装的要求和调控技巧。(2课时)
7.朗诵的场景与配乐。朗诵表演的场景布置,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应用。(2课时)
8.不同文体的朗诵练习。开展诗词、散文、小说、寓言、评论、特写等不同文体的朗诵练习,比较不同文体的朗诵特点。(3课时)
各个内容安排一定的名家朗诵作品欣赏,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朗诵练习。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将按照学校《课程建设纲要》提出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将坚持知识学习、作品欣赏、示范引领和练习训练相结合,注意朗诵与阅读、朗读相结合。
四、学习评价
将按照学校《课程建设纲要》提出的要求认真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成效进行总结评价。将根据朗诵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制定朗诵水平检测评价表,在课程开始时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调研检测,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考核检测,以比较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 ![]() |